不分种族、民族、性别、年龄,做同样的工作,工作的质量、数量相同的,给予同样的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残疾、区域等差别,只要能以不同方式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即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体现着两个价值取向:确保贯彻按劳分配这个大原则,即付出了同等的劳动应得到同等的劳动报酬。
法律分析:事业编不能实现同工同酬。
“新劳动法”指的是《劳动合同法》,该法确实规定了“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也就是说相同的岗位、相同的工作应当实行相同的工资。但是,无论是”新的《劳动合同法》还是“旧”《劳动法》,其适用范围都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而且本条中的事业单位中的劳动者,是指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在编非在编、同岗同职称的有编制人员”不是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对这部分人员,以前是参照干部管理体制来管理,实行核定编制,但现在正在改革,实行“聘任”管理(2002年有《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但据国家组织人事部门的说法,这部分人的聘用合同明显与劳动合同不同,但具体如何不同、如何管理、应如何适用法律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所能明确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是“劳动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事业单位人员与单位发生争议是“人事争议”,应申请“人事仲裁”,适用法律包括劳动法律法规和“人事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不可以。
同工同酬岗位一般是无法提拔的,只是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残疾、区域等差别,只要能以不同方式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即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一、同工同酬与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1、同工同酬与编制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一样。同工同酬属于单位的临时工,没有人员名额的限制。编制是有名额限制的,无论招聘还是辞职都需要逐级审批;
(2)享受的待遇不一样。同工同酬享受合同规定的福利待遇,福利待遇由聘用单位自行支付。编制会视当时的政策情况而定,福利待遇由国家或地方财政负担;
(3)职业空间不一样。同工同酬属于临时工,是不能提拔升迁的;编制可以提拔升迁;
(4)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与单位确认的是人事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所以在编人员的待遇不是按照《劳动法》调节的,而是依据《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管理条例》;
(5)同工同酬的合同工属于临时招聘性质的,不占用编制,单位对是否继续签约有绝对决定权;事业编制即上报人事局备案,占用编制名额,单位不能独自决定人员去留,需报人事局审批,即相当于说是过去的铁饭碗;
(6)同工同酬的合同工的待遇由合同规定;编制人员的待遇由国家规定。同工同酬的合同工所享受的一切福利据合同中商定的条款确定,只要合同没变则待遇不变,受法律所约束;事业编制人员福利待遇由单位拟定后报人事局审批,遇政策调整可相应作出调整,一般包括“一金三险”,即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具体交多少由国家规定;
(7)编制就是在编员工,指单位的正式员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岗级也相应合同工较高。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约定不明确的解决】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二、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劳动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如下: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同中;
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
4、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
5、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是现金还是通过银行支付到账户中;
6、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
7、社会保险约定;
8、不要签空白合同;
9、有些合同约定了不合法的内容,这些条款在法律上无效,劳动者可以拒签;
10、劳动合同盖章后,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要各保管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