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税热点2022?最新财税热点2023年4月16

qq745048485 2024-12-01 阅读:5

文化事业建设费2022政策如下: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及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25号)第七条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二万元(按季纳税六万元)的企业和非企业性单位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及征收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6〕60号)第三条规定,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自2019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归属中央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缴纳义务人应缴费额的50%减征;对归属地方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省(区、市)财政、党委宣传部门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等因素,在应缴费额50%的幅度内减征。

自2019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范围内,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缴纳义务人应缴费额的50%减征。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政策文件-热点问答-其他

要说2022年至今,财税热点问题,集中就在于小规模的各种免税政策,国家减税降费,看着这么多的税收优惠,有些小伙伴们一时都慌了,心中有不少疑问,因为企业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多琢磨政策,多学习,才能知道正确的做法。

我汇总了近期网友们经常热议的5个热点问题,下面会逐一解答。

这5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1:我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旧货,按原先政策是适用3%减按2%,是不是可以放弃减税,享受免增值税政策?

还有些纳税人销售二手机动车,适用的是3%减按0.5%的政策,问题同上。

问题2:我公司开具3%的普通发票,是不是可以享受免税申报呢?

问题3:我公司是不是可以部分享受免税,开免税普票,部分开3%税率的专票,因为有些客户必须要专票?

问题4:我是个人,要去税务局代开发票,是不是可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的免增值税政策?

问题5:小规模纳税人优惠政策这么多,2022年是否还有机会从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呢?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围绕小规模纳税3%税率部分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也是实务中切实会遇到的问题,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知道怎么去正确享受优惠政策,下面将对这5个财税热点问题逐一解答,财务必看!

问题1:3%减按2%、3%减按0.5%的业务,可以适用免税政策。只要是适用3%征收率的业务,都能适用免税政策。国税总局对这个问题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可以看下面的截图:

问题2:开3%普票,是不是可以享受免税申报?这个问题,各地处理不一样,比如厦门市12366纳税服务中心的答复是要享受免增值税政策,就必须开免税普通发票,开出了3%普票的,可以作废发票重开。

而深圳税务局则回复开了3%的普票,可以在申报的时候按免税申报。

其实,我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开3%的普票,因为这种普票你开了对方也无法抵扣,为什么不直接开免税的普票呢?

问题3:小规模纳税人是不是可以部分开免税普票,部分开专票?答案是可以的,尽管此前很多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全部业务都要一起适用,放弃就一起放弃,但是本次的政策,税务局已经明确,可以部分享受免税政策,部分开专票缴税。

问题4:个人去税务局代开,只要业务是适用3%征收率的,也是可以免征增值税的。

问题5:2022年还有没有机会从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之前,纳税人登记为了一般纳税人,基本是不能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了。

但是因为2018年将小规模的标准统一为500万元、2019年增值税免税标准调高到10万元、2020年疫情爆发等一系列事情发生下,2018年到2020年是有机会从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但是这个优惠政策在2020年12月31日就已经截止了。

而截止到目前,并没有政策说可以延续原先的政策,所以相当于就是这个从一般纳税人转小规模纳税人的窗口已经暂时关闭了。

最后再次提醒,连续12个月(或者连续4个季度)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会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之后再想变回小规模,就不可能了。

自“三条红线”实施以来,“去杠杆”已成为房地产行业2021年主要关键词。房地产行业去杠杆从控制风险到产生新的风险,下半年房地产信贷政策迎来适度纠偏。年初,土地市场供应端发生巨大变革,“两集中”供地新政在2月末重磅出台,而后第二轮和第三轮集中土拍迎来规则调整,土地端政策从控“名义地价”演变至控“实际地价”。

2021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行、住建部等最新表态中,均提及“良性循环”。在坚持“房住不炒”主基调下,2022年,“良性循环”无疑将成为重要关键词。

73省市249次加码

2021年,73省市、249次政策加码,这在房地产历史上并不多见。“房住不炒”主基调之下,地方调控趋于高频化和精准化。

从政策内容来看,主要涉及限购、限贷、限价和限售政策的再升级,以及增加房地产交易税费、落地二手房参考价、新房积分摇号和强化预售资金监管等八个方面内容。

部分城市政策加码频次多达20次,比如深圳和广州,深圳重点强化信贷资金管控,广州分区域精准化调控,天河、黄埔、南沙等热点区域依据市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政策措施。上海政策加码也达到了13次,多管齐下严堵政策监管漏洞。

图:2021年历月各省市政策加码频次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楼市调控从新房市场延伸至二手房市场,深圳、宁波、成都等15城落地二手房参考价。

2021年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转冷,市场形势愈加严峻,房企打折降价常态化。长春、昆明、岳阳等19城落地“限跌令”,长春、哈尔滨、南宁等39城通过财税刺激托底楼市,主要涉及购房补贴、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

各地调控政策叠加“三条红线”、房贷管理“两道红线”持续发力,银行业金融机构急于“收伞”,部分房企频频暴雷,加之北京、厦门、石家庄等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房企流动性危机进一步加剧,再加上部分城市出台“限跌令”,房企回款速度放缓,自救能力进一步弱化。

首提“良性循环”

一系列监管从严背后,房地产行业去杠杆从“控制风险”到“产生风险”。9月末,央行第三季度例会定调“两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行业政策风向迎来转折。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这是“良性循环”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

紧接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定调,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27日,央行部署2022年工作,再提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进入2022年,1月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从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多地继续强调“房住不炒”、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往年不同的是,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满足购房者合理需求被多地屡次提及,其中北京、河南、重庆等地均提及“房住不炒”以及“良性循环”,例如,北京提出,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月25日银保监会也在2022年工作会议中强调,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购房消费,保证正常房地产交易平稳运行,才能更好的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

长效机制将形成闭环

2022年政策端将何去何从?

整体来看,房地产政策层面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加快构建高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住房制度,重点解决新市民、困难群体住房难题,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短期内,“四限”调控仍将从紧执行,尤其是核心一、二线城市,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并严堵政策监管漏洞,但政策加码频率将趋势性下降。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还将继续落实下去,倒逼企业降负债、居民降杠杆。房地产税也将尽快推出,并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坚持“房住不炒”,“四限”、去杠杆、房产税等长效机制将成闭环。

去杠杆仍将是房地产行业主旋律,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房贷管理的“两道红线”还将继续落实,但去杠杆节奏将适度控制。

居民消费端,按揭贷款有望继续松绑,主要体现于提高个人按揭贷款额度、缩短放贷周期、下调房贷利率等,进而支持居民自住以及改善性购房消费,保证正常房地产交易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

企业端,涉房融资或将解冻,房企整体融资环境有望明显改善。支持房企合理正常融资,有序引导企业销售、购地、融资等经营行为逐步回归常态。“问题”房企仍需去杠杆,并将杠杆率、负债率降到相对安全的水平,预计融资环境较难实质性改善,资金周转压力或将不断加剧。

继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后,“良性循环”无疑成为2022年房地产行业政策不容忽视的关键词。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包含土地、开发、融资和销售各个环节,在“房住不炒”主基调下,落实过程中仍将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整体而言,房地产行业仍需要走平稳健康发展的“软着陆”路线,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短期内,“四限”调控仍将从紧从严。对于企业而言,“降杠杆”仍然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2022年的年度个税抵扣都在开始要求确认了,相信很多人对个税抵扣标准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关于房贷的抵扣。接下来由为您收集了关于2022年度个税抵扣开始确认,个税抵扣房贷能抵多少的相关内容。

一、2022年度个税抵扣开始确认

个人所得税APP首页热点专题版块上新“下一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税务部门喊话纳税人确认相关扣除信息。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实施以来,一方面居民家庭在教育、医疗、住房、赡养等6项方面的税收负担明显减轻,支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家庭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整个社会消费增长,对实现以消费驱动为主的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专项附加扣除模式的引入,令个税差异化设计成为现实,体现了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关心,是现代税收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从此,个税改革不再局限于免征额调整,而有了专项附加扣除这一新办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大家关注的年终奖纳税方式。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年终奖单独计税方式延续,同样也是广大纳税人的福音。

何代欣表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分摊到各月,有利于适用更低水平的税率。从2022年开始,部分收入相对较高人群将面临税率提升。

此外,从目前释放的政策信息来看,下一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有望新增一项:今年8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二、个税抵扣房贷能抵多少

住房贷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规定如下:

1、扣除标准: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2、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3、扣除对象: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4、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5、所需材料:纳税人应当留存住房贷款合同、贷款还款支出凭证备查。

6、扣除的计算时间: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目前,我国的个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工资超过了5000元,就有义务缴纳个税。目前个税计算方法为:个人所得税=应缴纳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税率-速算扣除数。

房贷利息抵个税指购房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作为税前抵扣项。通俗来说,就是在计算每月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从工资、薪金等应纳所得税额中减去房贷利息,剩下的数额再计算个税。

新政后,个人所得税=应缴纳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房贷利息)*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综合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区别有哪些

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不是一样的税型。前者是打印完税证明用的,后者是交税用的。具体为:

1、个人所得税综合申报是缴纳税款的前提。只有进行了综合申报,才能打印缴款书,才可以通过财税库银联网缴纳税款。

2、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是打印《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的前提。只有进行了明细申报,将全部个税按人区别申报每个人交税的情况。

3、只有综合申报与明细申报的入库数据核对成功后,系统才能够识别每个人的交税情况。将来个人持二代身份证打印完税证明。

以上就是为您整理的关于2022年度个税抵扣开始确认,个税抵扣房贷能抵多少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个税抵扣房贷一般一个月只能抵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