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三类,不是六类。校园欺凌主要有三类:
1、语言暴力: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
2、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3、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面性教育”理念中也涵盖了认识与应对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针对学生的侮辱、威胁、恐吓、殴打、诽谤、排挤、孤立等不良行为。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校园欺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第一种是语言欺凌。语言欺凌是指以言语威胁、诽谤、恶意揶揄等方式对受害人进行精神上的攻击。此种欺凌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如班级中经常发生的口头恶意评价、对同学进行嘲讽、说闲话等行为。
第二种是身体欺凌。身体欺凌是指通过肢体暴力对受害人进行身体上的侵犯。在学校内,此种行为常常表现为推搡、撕扯、打击等体力动作,严重的还会发展为揍打、恶意伤害等。这些暴力行为严重的影响受暴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第三种是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网络手段对受害人进行恶意攻击或侵害的行为。网络欺凌可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如在网上通过发帖、博客、留言等方式进行人身攻击,此种行为对受害人的伤害是非常深重的,常常会引起长期的心理问题。
第四种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学生之间采用集体暴力,以达到吓唬、威胁、恐吓或侮辱等目的。如,在班级或学生会中对个别学生进行人身攻击,进行胁迫,施加暴力等恶意行为,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失去信任感。
以上是校园欺凌的四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对学校安全和学生守法意识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教育部门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习惯,共同创建一个和谐、健康、平安的校园环境。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总是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焦虑的现象。其实面对分离感到不适的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也同样会产生不舍、担忧的情绪。即想让孩子在学校学到知识获得成长,又怕孩子受到欺负,出现问题。
最近有这样一篇报道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位宝爸,在晚上与孩子互动玩耍时,发现孩子身上有三个明显的针眼。宝爸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和担忧,耐心的询问孩子,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真相让人震惊,这些针眼都是幼儿园老师造成的,而且很多小朋友都受到了伤害。
这位宝爸是一个有能力、也要智慧的人,他最初并未张扬,而是组织了一个家长微信群,建议大家回去检查自己孩子的身体。最终,一共有八个孩子遭遇了无良教师的黑手。家长们联合起来进行维权,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应。前几天,当地公安局给了正式通知,已经对涉案教师进行刑拘。政府和教育部门也都积极表态,必定严惩不贷。
近年来,孩子遭遇欺凌的报道屡见不鲜。有些是校园暴力,有些是保姆虐待,但是教师如此没有道德,还是让众人大跌眼镜。幼儿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受到伤害也不知如何与父母正确表达。所以需要家长们重视孩子的状态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教会孩子正确应对。
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哪些欺凌?
1、同伴排挤
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最容易面临的欺凌就是同伴的排挤和嘲笑。小孩子虽然单纯,但是心中的恶意却也同样具有极大的伤害力。他们排挤一个同伴的理由非常简单,也许是肥胖、也许是不爱干净、也许是性格懦弱。可是这种排挤却给被欺凌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甚至会产生伴随一生的阴影。
2、恶意霸凌
恶意欺凌在校园中也很常见,往往是同学、甚至是教师,肆意的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到被霸凌的孩子身上。通过霸凌别人,获得内心的满足。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冷言冷语的嘲讽、刻意的排挤忽视,都可以算作恶意霸凌的一种。
3、抢夺物品
抢夺物品同样存在于孩子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可能家境不好,或者是嫉妒心作祟,所以喜欢抢夺他人物品。通常是用武力逼迫被霸凌者服从,给予对方金钱或者物品,换取暂时的相安无事。
哪些异常表现,意味着孩子可能受到了校园欺凌?
1、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
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头在学校和幼儿园都成了必备设施,方便校方进行管理。但是公共厕所往往是没有摄像头的,所以很多校园欺凌通常发生在这里。如果孩子突然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总是把生理需求憋到回家解决,那么家长就要警惕是不是孩子对学校的厕所有抵触情绪了。
2、性格突然变化
孩子被欺凌后,通常性格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一个原本活泼的孩子,可能突然变得沉默起来。这时家长需要和孩子耐心的进行沟通,询问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不要出于忽视让孩子失去向家长求救的机会。
3、身上有不明伤痕
当孩子身上出现不明伤痕的时候,家长同样需要警惕。务必要细心耐心的观察孩子的状况,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沟通,询问原委。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时候过于胆小不敢和父母倾诉,所以家长的忽视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受到更多伤害。
4、物品丢失或破损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应对校园欺凌的伤害?
1、提前普及知识
家长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孩子的必修课,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夕,就要提前给孩子普及相关知识。与孩子建立流畅的沟通和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教会孩子有问题及时通知家长,不要瞒着不说。当然,家长在进行普及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不要给孩子留下负面阴影,导致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
2、为孩子争取公道
当孩子出现被欺凌的现象时,无论施暴者是老师还是同学,家长都应该勇敢的站出来为孩子争取公道。切勿代表孩子选择原谅,否则将会让孩子产生绝望的情绪,认为家长不值得依靠,以后任何事情都不会再和父母沟通。
全球最大的青年志愿者组DoSomething.Org公开发布过调查报告:全球有25%的学生曾经历过霸凌;美国每年有超过320万学生成为“霸凌”的受害者;中国至少有10%的学生被霸凌超过20天。
诚然,极端恶劣的人是少数,但是校园霸凌也并不如同我们想象中那么遥远。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在孩子的问题上去进行概率的赌运气,而是要提高重视,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孩子共同面对,让孩子勇敢的对霸凌说“不”。
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类:
1、语言暴力:指学生经常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
2、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3、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二、校园欺凌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也给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1、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的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了犯罪道路。
2、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三、遇到校园暴力要怎么办?
如果遇到了校园暴力,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就可以提前进行防范。在许多人看来,校园欺凌主要表现为肢体上的暴力,但实际上,语言上的暴力也应归类为校园欺凌。在发生校园欺凌之后,学生一定不能保持沉默,要及时将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告诉家长与老师,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