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
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许多优秀的女演员也在这一段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凡妮莎以及珍芳达合演的《茱莉亚》(描写反纳粹女杰的生平故事)、莎莉菲尔德的《心田深处》(描写坚强的农村妇女的故事)、杰西卡兰芝的《弗朗西斯》(描写性格女星对抗好莱坞的悲剧故事)等。形成这一股风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开始盛行于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女性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这一批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不愿意再以充当银幕花瓶为满足,愿意向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战,当然,也让我们有幸领教到她们苦心经营的丰硕成果。这一股风潮到90年代便被许多肌肉男星的动作片以及计算机动画的科技奇观所取代,让我们更对那一个时代的美好难以忘怀。
女性电影应该是什么?很难定义,因为现在也还在发展中,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些导演擅长刻画女性角色、女性情欲,这跟男性所表达情欲上的差别在:探讨的是心灵而不只是动作;情欲流动的描述而不是摄影机对女性身体的描绘;身份上的寻找、认同,私密性的家丑、告解、诚实的表露,亲人和好朋友或许会受到侵犯,所以还包含事前、事后的沟通。其它包还性别、同性、异装的议题的作品。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出品时间:1996
出品国:丹麦/法国
片长:159min
《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是拉斯·冯·提尔表现爱和牺牲主题的三部曲,被称为《金心三部曲》。《金心》是他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的书名,是一个关于善良的小姑娘的童话故事,她带着一个面包,独自一人穿越大森林,当她走出森林的时候,她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她赤身裸体,尽管这样,她仍然对将来充满信心,她说"我能对付"。《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女主角都有坚韧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宗教情怀,可以说,《金心》中的小女孩是她们的原型,三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贝丝、卡琳、塞尔玛都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没有外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与命运抗争。拉斯·冯·提尔有意让主角处在极端的边缘,以表达极致的美好。
《破浪》是一个关于信仰的童话,对于宗教这样一个敏感问题,从伯格曼、布莱松到基斯洛斯基,几乎所有现代电影大师都有所触及,尽管如此,1996年《破浪》的上映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影片对宗教与生命、情及欲之间关系的探讨令人们大为震惊。影片说的是一个天主教徒的新婚妻子,为了让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瘫的丈夫有恢复的可能,铤而走险,和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回来后在枕边悄悄说给丈夫听,从妻子的讲叙与自己的想象中,他汲取了生存的力量,最终,丈夫获救了,这女人却被残杀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激情同时又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贝丝被定义为一个忠实的信徒,一个义无返顾的殉道者,一个纯洁的天使。她的一切行为都与其坚定的宗教信念紧紧相连,她所面临的实际上是坚持爱的信念与屈从于那个偏僻的乡村中教会对村民的严厉管制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选择。
《破浪》里的教堂光秃秃的,那些民众生活的地方起先是没有钟声的,而祈祷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西方的传统中,钟声意味着天堂之音,文艺复兴时期,把上帝称为造钟者,因为当时造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工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而凡人需要做的,就是使用,只是拉响钟声。影片中的渔村一直笼罩在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教会用各种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当渔村的神父判定这个人上天堂那个人下地狱的时候,而拉斯·冯·提尔认为,他们并没有这个权力,这些人是反宗教的,是对本源的歪曲和克扣,拉斯·冯·提尔质疑的不是天主教的精神实质,他所针对的只是天主教世俗化的方式。最后一个镜头,是俯拍的全景,透过云层,好象是在天堂里俯看着人间。压抑的情感完全被释放出来了,小伙子听到了钟声,起先谁也不相信是真的,以为是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后来才知道是教堂里传出来的,世俗无情地摈弃了她,天堂的钟却为她敲响,在当今信仰的大厦几近坍塌的年代,拉斯·冯·提尔编造了一个女人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对信仰的不懈追求中并最终赢得奇迹的童话。
作为Dogma运动的前奏,《破浪》从形式到思想主题都是一次全面的回归。形式上,向简单朴素回归,内容上,则回归人类古老而传统的命题:爱情和信仰。
《沉默(Tystnaden)》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 Ingrid Thulin Gunnel Lindblom Jorgen Lindstrom
出品时间:1963
出品国:瑞典/美国
片长:95min
这是伯格曼“信仰和救赎三步曲”的第三部(其它两部是《穿过黑暗的玻璃》和《冬之光》)。它是个实足难解的寓言。
Ester是个翻译家和知识分子,她和妹妹Anna以及Anna的儿子Johan一起坐火车回瑞典旅行。他们在Timuku城下了车,住进了一家外国老宾馆,他们听不懂那里的语言。Ester患了晚期肺病,但依然对Anna关心倍至;而Anna却不愿被生病的姐姐束缚。她走出宾馆,在附近的咖啡馆里结识了一名侍者。回到宾馆,Anna把自己的性经历告诉了Ester,Ester的性欲也被唤醒了。Anna换到宾馆的另一个房间里继续和侍者做爱。她的行为引起了姐妹俩的激烈争吵……
《碧波女贼(Bandits)》
导演:卡耶-冯-嘉妮亚(Katja von Garnier)
出品时间:1997
出品国:德国
片长:107min
这是年轻女导演Katja von Garnier的首部长片。片里的故事很难会是真人真事,不过在电影里导演就给它出现了一次。
一所女子监狱,一队囚犯组成的乐队每次都在小教堂练习。霹雳火性子年轻抢匪主音电结他手Luna不满原有鼓手表现,争闹间把她逐出乐队。剩下三人对着将临的公开表演和鼓手空缺反应各异。
在工场里她们碰见了因自卫杀男友的爵士乐手Emma。Emma上诉无望,遂走进小教堂打鼓发泄;鼓艺受另三人欣赏。接下去的狱中交往,Luna和Emma的工场梁子渐渐化解,Emma更替四人乐队起了"Bandits"名字--以为是bands和tits(乳房,也可指女性),谁知日后成为乐队标记。另两个成员是年轻天真爱美伪造犯电结他手Angel,和毒杀伴侣的中年键琴手Marie。乐队主力是玩摇滚乐。
一夜四人被押往警察周年餐舞会娱宾。路上男狱警出言性骚扰Angel,到会场时Luna趁机对不逊狱警饱以拳脚,Emma提议趁机逃走,四人于是开始逃亡,目标就是筹够四万马克盘川,乘船逃至南美小国圭亚那。名男探长Schwarz和四人乐队的大半个月追逐战就此开始。
四人成名就是因媒体只报导两个同时越狱男囚犯,心有不甘而致电电视台采访开始(很有趣,好像讽刺社会男人往往比女人在大事里更可以占重要位置似的)。节目播出,唱片公司老板垂青,Schwarz急忙召记者要求托出逃犯行踪。四人在树林掘出赃款不果,但听到唱片公司把她们的歌曲「剽窃」派台播放,结果是齐齐操上唱片公司,敲了老板五万马克,还要把合约签至无法生效。
四人继续逃亡,于路上交流痛苦过去和人生哲学。在小酒馆即兴演唱时警察追至,乐队要求人质跟随,竟有多人举手愿意。结果四人挟了美国游客West离开酒馆上路。途中人质与乐队的关系打破了既有模式,变成共患难的同路人。West在路上先被Angel缠上,后又搭上了Luna,短暂的三角关系换来的是West被撵出四人之外。逃亡路上乐队声誉日隆,甚至有人替她们发行专集,路上被歌迷围至水泄不通。
还有数天是船期,车走至高空吊桥时,Marie突然死去,剩下哀伤三人被警察围捕。三人先按Marie生前话语在桥上为她进行烈火葬礼,及后跳桥逃走。Emma一时掉下心爱项链,未有跳桥而被警察拘捕。因着姊妹义气,Emma坚决不说另外二人行踪,另二人设法救出Emma,以在停车场伏击,挟持Schwarz的女助手而如愿。
三人继续逃走以登船,以在一盒雪茄内的时间破案的探长Schwarz,雪茄盒最后一支雪茄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乐队剩下三人在港口废屋天台举行告别演唱会,依然招得人山人海。Schwarz派大队人马到场拘捕,三人藉歌迷之力得以跳楼逃走。三人走到码头,似看到Marie在船上向她们招手;警员瞄准,她们拔枪丢掉,警枪子弹向她们射去。
Schwarz似乎没法生擒三人,三人似乎与Marie重逢。
片中四人就是不断换车在路上逃亡,有一点公路电影的味道。四个女子的独立性(不论在争取自由、过生活或性爱)和摇滚精神合起来,味道新鲜。片中如酒馆一幕等令人叫绝,自然换来观众拍掌叫好。
本片里众平民大都是站在四人一方,就如剧中人所说:「只要音乐出色,没人会理会你是谁。」
《安东尼亚之家(Antonia's Line)》
导演:玛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出品日期:1995
出品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片长:93min
在这部令人振奋的1996年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奖中,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荷兰女人挽救了自己的生活。年老的安东尼亚在一天早晨醒来之后突然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她开始回忆自己在二战之后与女儿丹妮尔一同来到那个农场小屋之后的生活。在接下来的50年中,这个农场迎来又送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这期间,丹妮尔成为了一个画家,并且生下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Therese。若干年后,Therese与母亲一样也有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萨拉……
《安东尼亚之家》这部影片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对于角色的把握和塑造之上,尤其得力于导演的控制能力和饰演安东尼亚的Willeke van Ammelrooy的精彩表演。剧中的女性是开放和独立的,并且不需要男人保护和承认的勇敢存在。她们也就是那些独立女性的象征。尽管很多批评家赞扬这部影片的女性主义倾向并且给它贴上“毁灭一维男权世界”的标签,然而它也时不时会流露出一点太过自以为是的情绪,好像格里斯不太想让自己能冷静的去承受来自那些哪怕是温和的批评的压力。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依然是一部对独立女性和那些走出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是人云亦云庸俗生活的人的欢乐赞歌。
《人·鬼·情》
导演:黄蜀芹
主演:裴艳玲
出品时间:1987
出品国: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
50年代,秋芸的父母在戏班子里搭档唱《钟馗嫁妹》,小秋芸暗地里偷着学戏。后来母亲与人私奔,父亲欲带她回乡,但秋芸迷恋戏曲艺术,坚持要学戏。父亲无奈,只好教她唱男角。秋芸学艺刻苦,很快就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在一次演出中,她被省剧团的顾老师选中,正式进入剧团。60年代,秋芸在顾老师的传带下,已成为剧团的头号女武生,师生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顾老师是有妇之夫,为了秋芸的前途,他离开了剧团。秋芸成名后,别人的嫉妒、讽刺、流言、诽谤总伴随着她,使她深感苦恼。“文化大革命”中,因无戏可演,她也结婚成家,生了两个孩子。粉碎“四人帮”后,秋芸焕发了青春,重返舞台,以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但丈夫对她的事业不支持,离家而去。生活的种种波折,使她深感人情寡淡,决心一辈子嫁给舞台,永远献身艺术。
本片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配角奖(李保田),同年获第五届巴西利亚国际影视录像节最佳影片金鸟奖。1989年获法国第十一届妇女导演电影节公众大奖。
电影研究专家戴锦华教授在谈到女性电影时,认为“中国若有女性电影的话,就是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导演黄蜀芹在该片中采用了套层结构,即戏中戏,“就在这样一个结构当中,这个真实的女演员传记显露出许多非常丰富的东西,在我看来正好是现代女性所面临的一种艰难的困境”。戴锦华解释说这种困境有两个双重标准,一个是要求男人和要求女人不一样;另一个是要求女人在社会上和男人一样,要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同时还要求女人要是一个女人。《人·鬼·情》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感性呈现,“这个故事本身有一个真实的传记所不能包括的对于现代生活性别困惑的表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黄蜀芹表达得非常贴切,电影拍得非常成功”。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女性主义或(女权主义)思想在电影理论及批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女权主义。主要是指本世纪60年代末欧美兴起的新女权主义。从广义上说,女权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思潮运动,其早期斗争主要局限在政治、经济和职业三个方面的平等要求上面。1968年法国5月风暴以后,第四要求,即性别平等要求,成为主要的要求。由此划分了欧美文学批评的两个阶段,即是女性美学阶段和性别美学阶段。前者对妇女著作采取一种“双性同体美学”,实即单性/男性美学的观点,否认女性文学的创造意识和独创性。后者从对本文中妇女形象的分析发展到对本文中的性别表述的分析,从而进入到质疑语言主体和表述本质的后结构主义分析。到80年代末则主要集中于对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1973年,美国学者劳拉•穆尔维提交维斯康辛大学法学系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论文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重要文献。美国学者安德鲁称赞该文“把精神分析同电影风格学这两个领域清晰有力地联系起来”文中她对好莱坞影片中的男性主义美学的实质做出毫不留情的揭示。1981年,她在美国纽约参加一次电影与心理分析研讨会时提交了一篇题为《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的反思》的论文。该文的出发点与叙事性电影批评的发展阶段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对性别差异的关注。文中她除了继续坚持原来的观点以外又提出了另外两条思考路线:女性观看者的快感的性质问题以及位于叙事中心的女性角色对认同作用的影响问题。
日本女子监狱真的很可怕,有专门为女性设计的酷刑,手段非常残忍。据1983年记载,只要有人略微不听话,就会被关进小黑屋。而且身边的这些男狱警还会用特别的方式来对待,折磨。对他们来说,进入到监狱当中还不如在外面生活呢,真的是特别残忍。
为女性设计的酷刑,手段比较残忍
如果女性进入到监狱当中特别不听话,就会被男性折磨,然后会受尽欺负,浑身上下都是伤。这里有专门为女性设计的刑法,比如让女性跪在地上,然后双手背在胸后,用脚使劲的踹。或者是直接坐在老虎凳上面,然后在下面加砖这些都是非常严肃的刑法,而且他们不会让你死,只会狠狠的折磨你。
根据1983年记载,关进小黑屋很很折磨
如果得罪了监狱里面的人,就会被关在小黑屋里面,身上没有一处好地方,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这个小黑屋里面没有任何的光亮,有的只是乌黑,而且时不时的还会有一些男性前来殴打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他们的精神极度崩溃,然后再度出来的时候,就是特别听话的人了,比毒打更恐怖的是精神折磨。
用特别方式对待,不断折磨
这里的男狱警看到女人就像是看到仇人一样,恨不得把女性撕碎。这就相当于把女性不当人看,毕竟在这个监狱里面只要进来了就很难会有出去的机会。这样的折磨会时刻提醒着监狱里面的犯人,只要不听话,得到的永远都是折磨。也在警示着这些人,要勇敢面对生活,千万不要走进监狱,要不然结局是很惨的。但是在这里面的犯人一般都是吸毒的人或者是一些犯了大罪的人,也难怪会受到折磨吧,这也很正常。
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许多优秀的女演员也在这一段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凡妮莎以及珍芳达合演的《茱莉亚》(描写反纳粹女杰的生平故事)、莎莉菲尔德的《心田深处》(描写坚强的农村妇女的故事)、杰西卡兰芝的《弗朗西斯》(描写性格女星对抗好莱坞的悲剧故事)等。形成这一股风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开始盛行于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女性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这一批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不愿意再以充当银幕花瓶为满足,愿意向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战,当然,也让我们有幸领教到她们苦心经营的丰硕成果。这一股风潮到90年代便被许多肌肉男星的动作片以及计算机动画的科技奇观所取代,让我们更对那一个时代的美好难以忘怀。
女性电影应该是什么?很难定义,因为现在也还在发展中,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些导演擅长刻画女性角色、女性情欲,这跟男性所表达情欲上的差别在:探讨的是心灵而不只是动作;情欲流动的描述而不是摄影机对女性身体的描绘;身份上的寻找、认同,私密性的家丑、告解、诚实的表露,亲人和好朋友或许会受到侵犯,所以还包含事前、事后的沟通。其它包还性别、同性、异装的议题的作品。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出品时间:1996
出品国:丹麦/法国
片长:159min
《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是拉斯·冯·提尔表现爱和牺牲主题的三部曲,被称为《金心三部曲》。《金心》是他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的书名,是一个关于善良的小姑娘的童话故事,她带着一个面包,独自一人穿越大森林,当她走出森林的时候,她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她赤身裸体,尽管这样,她仍然对将来充满信心,她说"我能对付"。《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女主角都有坚韧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宗教情怀,可以说,《金心》中的小女孩是她们的原型,三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贝丝、卡琳、塞尔玛都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没有外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与命运抗争。拉斯·冯·提尔有意让主角处在极端的边缘,以表达极致的美好。
《破浪》是一个关于信仰的童话,对于宗教这样一个敏感问题,从伯格曼、布莱松到基斯洛斯基,几乎所有现代电影大师都有所触及,尽管如此,1996年《破浪》的上映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影片对宗教与生命、情及欲之间关系的探讨令人们大为震惊。影片说的是一个天主教徒的新婚妻子,为了让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瘫的丈夫有恢复的可能,铤而走险,和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回来后在枕边悄悄说给丈夫听,从妻子的讲叙与自己的想象中,他汲取了生存的力量,最终,丈夫获救了,这女人却被残杀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激情同时又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贝丝被定义为一个忠实的信徒,一个义无返顾的殉道者,一个纯洁的天使。她的一切行为都与其坚定的宗教信念紧紧相连,她所面临的实际上是坚持爱的信念与屈从于那个偏僻的乡村中教会对村民的严厉管制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选择。
《破浪》里的教堂光秃秃的,那些民众生活的地方起先是没有钟声的,而祈祷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西方的传统中,钟声意味着天堂之音,文艺复兴时期,把上帝称为造钟者,因为当时造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工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而凡人需要做的,就是使用,只是拉响钟声。影片中的渔村一直笼罩在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教会用各种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当渔村的神父判定这个人上天堂那个人下地狱的时候,而拉斯·冯·提尔认为,他们并没有这个权力,这些人是反宗教的,是对本源的歪曲和克扣,拉斯·冯·提尔质疑的不是天主教的精神实质,他所针对的只是天主教世俗化的方式。最后一个镜头,是俯拍的全景,透过云层,好象是在天堂里俯看着人间。压抑的情感完全被释放出来了,小伙子听到了钟声,起先谁也不相信是真的,以为是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后来才知道是教堂里传出来的,世俗无情地摈弃了她,天堂的钟却为她敲响,在当今信仰的大厦几近坍塌的年代,拉斯·冯·提尔编造了一个女人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对信仰的不懈追求中并最终赢得奇迹的童话。
作为Dogma运动的前奏,《破浪》从形式到思想主题都是一次全面的回归。形式上,向简单朴素回归,内容上,则回归人类古老而传统的命题:爱情和信仰。
《沉默(Tystnaden)》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 Ingrid Thulin Gunnel Lindblom Jorgen Lindstrom
出品时间:1963
出品国:瑞典/美国
片长:95min
这是伯格曼“信仰和救赎三步曲”的第三部(其它两部是《穿过黑暗的玻璃》和《冬之光》)。它是个实足难解的寓言。
Ester是个翻译家和知识分子,她和妹妹Anna以及Anna的儿子Johan一起坐火车回瑞典旅行。他们在Timuku城下了车,住进了一家外国老宾馆,他们听不懂那里的语言。Ester患了晚期肺病,但依然对Anna关心倍至;而Anna却不愿被生病的姐姐束缚。她走出宾馆,在附近的咖啡馆里结识了一名侍者。回到宾馆,Anna把自己的性经历告诉了Ester,Ester的性欲也被唤醒了。Anna换到宾馆的另一个房间里继续和侍者做爱。她的行为引起了姐妹俩的激烈争吵……
《碧波女贼(Bandits)》
导演:卡耶-冯-嘉妮亚(Katja von Garnier)
出品时间:1997
出品国:德国
片长:107min
这是年轻女导演Katja von Garnier的首部长片。片里的故事很难会是真人真事,不过在电影里导演就给它出现了一次。
一所女子监狱,一队囚犯组成的乐队每次都在小教堂练习。霹雳火性子年轻抢匪主音电结他手Luna不满原有鼓手表现,争闹间把她逐出乐队。剩下三人对着将临的公开表演和鼓手空缺反应各异。
在工场里她们碰见了因自卫杀男友的爵士乐手Emma。Emma上诉无望,遂走进小教堂打鼓发泄;鼓艺受另三人欣赏。接下去的狱中交往,Luna和Emma的工场梁子渐渐化解,Emma更替四人乐队起了"Bandits"名字--以为是bands和tits(乳房,也可指女性),谁知日后成为乐队标记。另两个成员是年轻天真爱美伪造犯电结他手Angel,和毒杀伴侣的中年键琴手Marie。乐队主力是玩摇滚乐。
一夜四人被押往警察周年餐舞会娱宾。路上男狱警出言性骚扰Angel,到会场时Luna趁机对不逊狱警饱以拳脚,Emma提议趁机逃走,四人于是开始逃亡,目标就是筹够四万马克盘川,乘船逃至南美小国圭亚那。名男探长Schwarz和四人乐队的大半个月追逐战就此开始。
四人成名就是因媒体只报导两个同时越狱男囚犯,心有不甘而致电电视台采访开始(很有趣,好像讽刺社会男人往往比女人在大事里更可以占重要位置似的)。节目播出,唱片公司老板垂青,Schwarz急忙召记者要求托出逃犯行踪。四人在树林掘出赃款不果,但听到唱片公司把她们的歌曲「剽窃」派台播放,结果是齐齐操上唱片公司,敲了老板五万马克,还要把合约签至无法生效。
四人继续逃亡,于路上交流痛苦过去和人生哲学。在小酒馆即兴演唱时警察追至,乐队要求人质跟随,竟有多人举手愿意。结果四人挟了美国游客West离开酒馆上路。途中人质与乐队的关系打破了既有模式,变成共患难的同路人。West在路上先被Angel缠上,后又搭上了Luna,短暂的三角关系换来的是West被撵出四人之外。逃亡路上乐队声誉日隆,甚至有人替她们发行专集,路上被歌迷围至水泄不通。
还有数天是船期,车走至高空吊桥时,Marie突然死去,剩下哀伤三人被警察围捕。三人先按Marie生前话语在桥上为她进行烈火葬礼,及后跳桥逃走。Emma一时掉下心爱项链,未有跳桥而被警察拘捕。因着姊妹义气,Emma坚决不说另外二人行踪,另二人设法救出Emma,以在停车场伏击,挟持Schwarz的女助手而如愿。
三人继续逃走以登船,以在一盒雪茄内的时间破案的探长Schwarz,雪茄盒最后一支雪茄一次又一次的出现。乐队剩下三人在港口废屋天台举行告别演唱会,依然招得人山人海。Schwarz派大队人马到场拘捕,三人藉歌迷之力得以跳楼逃走。三人走到码头,似看到Marie在船上向她们招手;警员瞄准,她们拔枪丢掉,警枪子弹向她们射去。
Schwarz似乎没法生擒三人,三人似乎与Marie重逢。
片中四人就是不断换车在路上逃亡,有一点公路电影的味道。四个女子的独立性(不论在争取自由、过生活或性爱)和摇滚精神合起来,味道新鲜。片中如酒馆一幕等令人叫绝,自然换来观众拍掌叫好。
本片里众平民大都是站在四人一方,就如剧中人所说:「只要音乐出色,没人会理会你是谁。」
《安东尼亚之家(Antonia's Line)》
导演:玛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出品日期:1995
出品国:英国/比利时/荷兰
片长:93min
在这部令人振奋的1996年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奖中,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荷兰女人挽救了自己的生活。年老的安东尼亚在一天早晨醒来之后突然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她开始回忆自己在二战之后与女儿丹妮尔一同来到那个农场小屋之后的生活。在接下来的50年中,这个农场迎来又送走了各种各样的人。在这期间,丹妮尔成为了一个画家,并且生下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Therese。若干年后,Therese与母亲一样也有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萨拉……
《安东尼亚之家》这部影片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对于角色的把握和塑造之上,尤其得力于导演的控制能力和饰演安东尼亚的Willeke van Ammelrooy的精彩表演。剧中的女性是开放和独立的,并且不需要男人保护和承认的勇敢存在。她们也就是那些独立女性的象征。尽管很多批评家赞扬这部影片的女性主义倾向并且给它贴上“毁灭一维男权世界”的标签,然而它也时不时会流露出一点太过自以为是的情绪,好像格里斯不太想让自己能冷静的去承受来自那些哪怕是温和的批评的压力。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依然是一部对独立女性和那些走出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是人云亦云庸俗生活的人的欢乐赞歌。
《人·鬼·情》
导演:黄蜀芹
主演:裴艳玲
出品时间:1987
出品国: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
50年代,秋芸的父母在戏班子里搭档唱《钟馗嫁妹》,小秋芸暗地里偷着学戏。后来母亲与人私奔,父亲欲带她回乡,但秋芸迷恋戏曲艺术,坚持要学戏。父亲无奈,只好教她唱男角。秋芸学艺刻苦,很快就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在一次演出中,她被省剧团的顾老师选中,正式进入剧团。60年代,秋芸在顾老师的传带下,已成为剧团的头号女武生,师生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但顾老师是有妇之夫,为了秋芸的前途,他离开了剧团。秋芸成名后,别人的嫉妒、讽刺、流言、诽谤总伴随着她,使她深感苦恼。“文化大革命”中,因无戏可演,她也结婚成家,生了两个孩子。粉碎“四人帮”后,秋芸焕发了青春,重返舞台,以精湛的技艺蜚声国内外。但丈夫对她的事业不支持,离家而去。生活的种种波折,使她深感人情寡淡,决心一辈子嫁给舞台,永远献身艺术。
本片于1988年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配角奖(李保田),同年获第五届巴西利亚国际影视录像节最佳影片金鸟奖。1989年获法国第十一届妇女导演电影节公众大奖。
电影研究专家戴锦华教授在谈到女性电影时,认为“中国若有女性电影的话,就是黄蜀芹导演的《人·鬼·情》”。导演黄蜀芹在该片中采用了套层结构,即戏中戏,“就在这样一个结构当中,这个真实的女演员传记显露出许多非常丰富的东西,在我看来正好是现代女性所面临的一种艰难的困境”。戴锦华解释说这种困境有两个双重标准,一个是要求男人和要求女人不一样;另一个是要求女人在社会上和男人一样,要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同时还要求女人要是一个女人。《人·鬼·情》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感性呈现,“这个故事本身有一个真实的传记所不能包括的对于现代生活性别困惑的表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黄蜀芹表达得非常贴切,电影拍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