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坚定不移走强国路、加快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战略举措。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就是以质取胜、强国圆梦的重大行动。
第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迈向中高端的一个战略举措。提升质量是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盯住了这个突破口,抓住了这个抓手,就会把经济推向中高端。
第三,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一个战略举措。要通过提升质量来改善供给,着力打造“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不仅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而且也能得到更多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更深更广地纳入全球供给体系,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
扩展资料: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企业迅猛崛起,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质检总局: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
1、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
它是沿着产品形成这根线环环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质量,层层把关设卡,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都是以产品标准为核心而展开的,都是为了达到产成品标准服务的。
管理标准是规范人的行为、规范人与人的关系、规范人与物的关系,是为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的。它包括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经济责任制等。企业标准化的程度,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力求配套。二是要严格执行标准,把生产过程中物料的质量、人的工作质量给予规范,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三是要不断修订改善标准,贯彻实现新标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
2、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以下职能:一是保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二是预防的职能。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控制提供依据,发现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三是报告的职能。质量检验部门将质量信息、质量问题及时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
要提高质量检验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
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
生产工人不能只管生产,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
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机构的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
3、实行质量否决权。
产品质量靠工作质量来保证,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是人的问题。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积极因素,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质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质量责任制或以质量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生产产品,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同时获得自己经济效益。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就是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在质量问题上实行责、权、利相结合。
作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首先要对各个岗位及人员分析质量职能,即明确在质量问题上各自负什么责任,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把岗位人员的产品质量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兑现奖罚。对长期优胜者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造成质量损失的除不计工资外,还处以赔偿或其它处分。
此外,为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实行质量否决。就是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职工的一项硬指标,其它工作不管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质量问题上出了问题,在评选先进、晋升、晋级等荣誉项目时实行一票否决。
4、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或质量控制点。
质量管理点(控制点)的含义是生产制造现场在一定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厂处于很好的控制状态,保证规定的质量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作出系统分析,找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并加以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借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让企业领导放心,让我们的客户称心!
扩展资料:
质量管理专业特色:
主要学习会展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注重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各类会展的市场调研、策划、组织管理和运作能力以及展台设计能力。
质量管理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会展业、旅游业、广告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公共关系部门与发展开拓部门,从事会展的市场调研、策划、组织管理和运作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管理
质量意识差往往会导致工作中常常发生各种问题,从而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要衡量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成效以及一个员工的质量能力和工作质量,往往可以通过衡量质量意识来验证。
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质量意识具有对员工质量行为的控制功能,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质量意识能够帮助员工坚定自己的质量行为。
质量意识在工作中具有调节功能,当员工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状况时,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意识在这时就起到调节功能。
员工如果深刻认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就会主动参与质量管理,重视工作质量,相反,质量意识淡薄的员工,就会忽视质量问题,反感质量管理活动。
1、有助于与供应商建立稳定长期的供货关系。
2、提升顾客满意度减少顾客投诉。
3、提升产品品质。
4、减少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交期延迟。
5、降低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成本。
6、降低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