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外交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提出的指导我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思想。
“韬光养晦”的目的是麻痹对手,消除对手对自己的防备,为暗中养精蓄锐,施展拳脚打基础。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似。实施难点是如何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若告诉别人说自己要“韬光养晦”,那么别人会中你的计而不防备你吗?如果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讲自己正在“韬光养晦”,那么历史将改写。所以我一直不明白公开高调宣称“韬光养晦”,此计还有什么效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切记:任何计策的实施,都以保密为前提。
“韬光养晦”是邓小平针对1990年前的国际局势提出来的。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不稳定形势,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邓小平在提出这个思想时还强调了“决不当头”。实际上,“韬光养晦”的具体政策含义,就是“决不当头”。����这在当时是有具体含义的,“决不当头”是指不觊觎苏联老大哥留下的社会主义领袖的位置。当时,国际国内都有人希望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的扛旗者。针对这种思潮,邓小平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声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声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即使将来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当头,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集团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要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因其高瞻远瞩而具有政策指南针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方针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哲学,像美国开国者确立的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一样有意义。小平当时主要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提出的不当头,在后来的政策中,得到了贯彻
总之,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注:更为人所知的应该是: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方针,其核心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当时,这对中国来说,主要是“韬光养晦”,即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改变计谋,卧薪尝胆,隐居待时。“韬光养晦”的战略,为中国带来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韬光养晦”是邓小平针对1990年前的国际局势提出来的。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不稳定形势,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邓小平在提出这个思想时还强调了“决不当头”。实际上,“韬光养晦”的具体政策含义,就是“决不当头”。����这在当时是有具体含义的,“决不当头”是指不觊觎苏联老大哥留下的社会主义领袖的位置。当时,国际国内都有人希望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的扛旗者。针对这种思潮,邓小平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声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声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即使将来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当头,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集团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要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因其高瞻远瞩而具有政策指南针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方针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完全可以作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哲学,像美国开国者确立的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一样有意义。小平当时主要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提出的不当头,在后来的政策中,得到了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