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大潮 下岗大潮是哪一年

qq745048485 2024-11-25 阅读:1

九十的年代中期,由于亚洲金融风波影响,波及亚洲很多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香港、内地都受到一定冲击。那时沿海城市的外许多贸型企业一夜之间倒闭、关门、破产,让很多的职工失业,下岗。市场呈现出物价贵,居民收入低,两极反差现象。

下岗大潮 下岗大潮是哪一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我所在的国有企业,也未能幸免于难,企业经营遇到非常大的困难,产品销不出去,销出去的要不回钱来,职工工资严重拖欠,甚至有”300元封顶“的说法。企业三角债严重,都处于运营困难,无钱经营的状态。

相关信息

在企业下岗分流政策实施下,企业的负担减轻了,三年走出困境也实现了,还迎来了黄金十年的发展期,这期间,有的职工赶上了时代红利,跟上了时代潮流,南下发展不错,成为老板,经理,挣得腰缠万贯,膀粗腰圆。但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1%都不到。

绝大多数的,离开企业的庇护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水性不好,呛了几口水后,感觉风险更大。在企业出现好转后,纷纷要求回岗。一部分人员得以重新安排,目前起码退休养老没问题。但那部分买断工龄的就惨了。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能力在下降,经济收入在降低,家庭负担却在增加,有的只能靠子女供养,成为被社会遗忘的群体。

下岗潮是1997年到1998年。当时还不叫下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职”,有的地方叫“厂内待业”,有的叫“放长假”“两不找”等等。90年代中后期,下岗职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突显,并且引起社会各方面普通的广泛关注。下岗职工问题集中在这个时期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

90年代下岗潮的原因

国家经济市场化,许多国旗亏损资不抵债,国家为了减轻负担进行破产重组改革,当时效益-般的企业,国家想通过改革,减轻冗员,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效益,国企合并重组出现了一大批的央企,抓住了主要经济控制点,可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第一轮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一直面临改革开放以后所带来的种种冲击。进入九十年代,大量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三角债频发。

在此关键时候,国有企业重组也就成为必然,进而引起重组后各企业大量裁员的下岗潮。在当时虽然引起部分下岗职工的不满,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发展却是非常成功而且影响深远。不过在此过程中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也非常多。

第二轮

2014年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呼声再次引起国人关注。2015年11月7日,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出席第二届“人大老博士论坛”时表示,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究其原因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贬值,很多企业倒闭,一些外企撤出中国内地,让很大一部分人失业或下岗。

实际操作

下岗实质是一种变相的失业,虽然工人失去工作,但仍挂属于原单位,且没有工资。若自行离职,则得不到劳动补偿。因此大量下岗工人因有长工龄,不希望连补偿也失去。所以多数下岗工人既无工作,也无收入。

多数工龄补偿为一至十万,有部分国企拖欠工人补偿,也有用解散为借口不给与下岗工人任何补偿。

因此多数下岗工人生活十分艰苦,并且连同生活的宿舍也被原单位变卖。大规模正式下岗是在1997年开始,朱镕基主政时期,许许多多企业采用诱骗和威胁形式,例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大约有70万工人下岗,大庆油田在工人强烈抗议下没有执行下岗。

许多下岗工人失业以后,原来企业低价变卖给这个企业的厂长和书记(国企私有化),下岗工人以远远低于原来工资继续给新的老板(原来的厂长书记)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下岗潮

下岗潮是1993年。

最早的职工下岗产生于1987年的劳动合同制改革。当时的人数很少,情况也很复杂,大多带有自愿的性质,比如有的自己开始尝试下海、有的女工在家带孩子、有的脱产学习等等,待遇也是自己与企业协商,有的没有什么补贴,有的还要向厂子里交一些钱。

大规模的职工下岗始于1993年。由于下岗行为一开始就不规范,关于下岗职工的统计也不可能规范,因此各个年度的下岗职工人数不能做简单的比较。但是为了保存这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我还是把它摘录于此。

简介

2014年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呼声再次引起国人关注。2015年11月7日,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出席第二届“人大老博士论坛”时表示,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究其原因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贬值,很多企业倒闭,一些外企撤出中国内地,让很大一部分人失业或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