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2007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方案:从2008年起取消五一黄金周,并将清明、端午、中秋规定为法定假日。
端午节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重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既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意义和插艾草、熏香等习俗,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又是全民性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要将端午节纳入法定节假日。
2007年。2007年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的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端午节从2007开始成为的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端午节的习俗食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端午节习俗挂艾草和莒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莒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