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规政策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学习掌握并切实贯彻实施我国农村基本政策和法律,对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效果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公布施行,奠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并不断出台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临夏农校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将单一的中专教育转变为农业中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民短期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将《农村政策与法规》作为主要课程之一。但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员在工作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一般来说,《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的学历教育,或者说在大学没有进行该专业的深造研修,而是从农业专业教师或政治专业教师中派生出的,对农业和政策的掌握与理解难免偏颇。而农村政策与法规的制定、颁布、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的一门课程。所以,要上好该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
1.1教师要潜心学习农村政策与法规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农村政策与法规不仅涉及到农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涉及到我国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及其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等诸多学科领域,而且,新的政策法规又不断出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各门学科相关知识及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必须掌握农村政策与法规的最新动态,给学员讲授最新政策,切实指导实际工作。
1.2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农村政策有关的师资培训,加强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1.3任课教师要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深入农村一线,了解农业、农民、农村中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农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农村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建议,以提高自身专业实践水平。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提升农村政策与法规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1采用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笔者在对村干部学员讲授农村土地经营权这一章节时,根据村干部生产经验丰富,整体素质高的特点,本人大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先让学员分组讨论当地农村土地的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学员纷纷发言。比如: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土地条块分割很细,农业机械很难使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同时也有农民无地可种;城郊农村土地被强行开发修建商品房而补偿很低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又提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我提出了有一项政策能较好的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给学员讲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含义、流转方式,以及安徽省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涌现出全国种粮大户的典型案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2应用换位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换位教学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讲课,老师坐在学生座位听课,学生讲完后,由讲课学生先做自我评价,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村干部大专班的教学中,本人选取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主题,采用了师生换位法教学,将七县一市的学员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员代表,通过小组讨论、代表主讲、大家评定、老师总结四个环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本人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带头致富的急切心理有更多的理解,使我对服务三农更加坚定了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发现个别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学员全方位的能力。参与式教学不但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展示了学员才能,加强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学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2.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发展成果,提高学员的带头创新意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在讲授现代农业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员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取得的成绩,讲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通过图片展示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类型,使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作为村干部,不但要承担起农村政策的执行落实,也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更要成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2.4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提升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学中,本人介绍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让学员了解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系统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在干部进修班和大专班都布置了作业――根据当地实际,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两周的深入调查,村干部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办法,而对调研报告的撰写很吃力,进修班学员倒是完成了任务但是内容大多都比较空洞,甚至只是从网上下载打印的。对此状况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在村干部大专班讲授了调研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方法,并让各县乡的进修干部与该乡村的村干部组合结对,使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县乡规划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撰写出了一篇篇有骨有肉的优秀调研报告。通过这次活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沟通,使学员发挥了专长,弥补了不足,使两个班学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5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眼界和思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要立足当地实际,更要放眼世界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型产业,本人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就邀请省上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和类型,同时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当地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次专题讲座,不但让学员清楚了怎样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范文二:国外农业政策法规分析摘要:本文解析了韩国、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以期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政策;国外;粮食安全;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12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城镇化应该着眼以下3个问题,即发展重点为中小城市;将新生代农民工等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视为主体;解决就业、社保、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农民工的主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城镇化的推进不能以损害农业这一国民根基为前提,而应该以发展好农业为前提。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上应该重点考虑到城镇化与农业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如何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问题等等。国家在制定农业政策的时候,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着眼,应该将重点放在价格政策、补贴政策和金融保险政策上。如果从改革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即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新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解决农业从业者日趋减少的问题。在欧美和韩国等国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政策法规或许对我国的农业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本文将对其进行概述。
1韩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不但依靠工业的腾飞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农业的较快发展。早在1950年,韩国就开始制定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并加快了将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韩国农业现在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可以同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较。
韩国国土面积小,且农业人口大规模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需急切解决的问题。韩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现代化,主要是5方面的合力造成的,即流通体系、农业科技、新村运动、农业政策和土地制度。
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为了避免耕地分散带来的弊端,在尊重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促使土地联合使用。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了法律来保护农地的流转,从而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韩国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护本国农业,从环境政策、价格政策和生产政策入手,综合运用补贴等手段,确立了稻米作为生产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新村运动通过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激发其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在农业科技方面,6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属于国家政府人员,从而保证了科技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流通体系,将销售同生产充分结合起来,保证了生产和流通效率。
应该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性的宏观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经济的活力;确保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性,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推动力。
2美国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农业政策是紧跟市场的。农场主会根据相应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以利润最大化为指导原则,这是其农业发展的主基调。美国政府会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出台相应政策来弥补市场的不足,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政策调整。美国政府对于农业的调控从原先的流通领域拓展到了生产领域,这是基于美国农业巨大的生产力导致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罗斯福新政开始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与农产品生产缩减政策。随后开始了缩减生产金融政策,进而设立了土地银行,为休耕土地提供补助金。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农产品过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从现在的效果来看,达成了宏观调控的目的。
从1985年~1995年这段时间,美国的农业政策开始调整向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因为欧洲农业快速发展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动,而且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引发了其农产品竞争力下降的状况。随后,美国政府不断地削减其预算支出,降低受补贴面积,让农场主根据自身状况与市场状况自主调整种植面积与种植品种,从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不但如此,美国还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关税与贸易谈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随后的《1990年食品、农业、资源保护和贸易法》更是继续放松对生产的管控,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从1996年以后,政府干预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但是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始重视农场安全,建立了一系列措施,如反周期支付与农作物平均收入选择计划等,并为农业灾害提供救援等等,构建起来一个完善的农场安全网络。
对于农业支持的手段应该更加多元化;集中财力重点补助粮食生产;农业支持政策应该网络化和体系化,避免盲目出台政策;对于农业的支持不应该只停留在行政层次,更应该法律化,进而实现项目化。
3欧盟农业政策法规分析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共同农业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欧盟农业的发展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其在奶制品、禽肉和糖的出口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摆脱了主要农产品处于净进口的不利状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正在转化重点方向,走农业与农村并重的道路,将关注焦点投向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上。《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着眼于提升农业效率并达成农业市场稳定的目的,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变动中,开始强调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走向2020共同农业政策―应对未来粮食、自然资源和区域挑战》中,提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最优化管理,进而维持农村发展的平衡。欧盟开始利用多种措施对农业支持,如价格支持、农业发展支持以及收入补贴等,并进一步提升其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放弃了原来的封闭状态,进入到开放状态。
必须以粮食自给为核心制定农业政策;立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多功能农业;基于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大对国内粮食产业的支持力度;可以适当放弃一些低效且处于垄断状态的农业生产领域,来获得农业谈判的主动权;学习欧盟的双边合作策略。
4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对于农业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农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应借鉴世界农业先进国家的经验,汲取精华,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制定最合理的农业政策。
参考文献
[1]白文周,吴义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52-55.
[2]蔡海龙.美国农业政策支持水平变化特点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3,
25(5): 1124-1129.
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相关文章:
1.探讨我国农业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论文
2.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3.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4.农业法律论文
5.关于新农村建设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源于1958年开办的农业经济管理干部班,1980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5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业经济系合并,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4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九个本科专业,覆盖管理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本科生4116人。
经济管理学院的农业经济管理、金融学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还是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四大学科群之一即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的带头学科,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设立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5年获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金融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点设有农业经济、农村合作经济、农业企业管理、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技术经济、农业数量经济、农业系统工程、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农产品价格与市场营销等硕士生研究方向,拥有硕士生导师37人,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84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员279人;设有农业经济、农业企业管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农村财政与金融、农业系统工程、农业资源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等博士生研究方向,拥有博士生导师11人,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76人。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设施。有经济管理手工模拟室、理财实训中心、ERP企业资源计划中心、金融交易中心、企业管理中心、经济管理计算机模拟室、国际贸易中心、管理信息中心组成的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先进,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三年,全院教师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计划攻关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教学研究项目和省部级与厅局级以及横向课题87项,其中在研课题34项;出版科学著作及教材46部;在《中国软科学》、《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世界农业》、《光明日报》等报刊及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37余篇,其中32篇被EI、ISTP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转载;科研成果获奖74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8项。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有百余人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成功地举办过"东北亚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年会"和多次地方性学术会议;现有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学会在本学院。在国际方面,学院与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部、新潟大学农学部、加拿大奥茨学院、俄罗斯海参崴水产技术学院、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工业大学等院校保持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经常互有专家来往讲学、交流和进行合作研究。
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在银行、保险、信托投资、证券等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金融业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研究货币银行学、金融、证券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与金融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通过网上实时模拟教学等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等方面业务的实务操作能力,了解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经济学基础、金融学、财政学、金融企业会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保险学、经济法学、管理学、财务会计、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项目评估、模拟银行业务、国际结算、中央银行概论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金融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各类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经济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咨询部门从事金融业务、资产评估、证券代理、国内外金融政策法规咨询、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保险学专业
培养目标
保险学专业是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金融专业,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系统地、扎实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保险学的原则和方法,具备对保险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实践技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保险业、财经、政府、教学和科研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保险有关的各类实际工作。
专业特色
2003年,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率先开设保险学专业,我校保险学专业是全省目前的保险本科专业。保险专业无论在办学层次(学士、硕士、博士),还是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教师中博士后占20%,博士占75%,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等方面都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其改革创新业绩、办学特色、学生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均被社会认可。每年推荐保送硕士研究生2人,占当年保险专业学生总数的5%。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艺、体育、科研活动,在校保险专业学生120余人,已培养博士、硕士、学士毕业生160余人。保险学专业治学严谨,管理学生严格,关心学生成长,其培养的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高度好评和重用。
该专业以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务技术为基础,研究分析保险活动、处理保险业务的方法、技能、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在熟练掌握保险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的实务操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适应、沟通等社会活动能力,使之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主要课程
开设的课程涵盖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类学科和经济、管理、保险类专业如下课程: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保险法、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和责任保险、社会保险、保险财务管理、保险市场营销、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保险统计、保险投资、保险英语、风险管理等(课程设置以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为准)。学生还可选修、辅修全校其他专业开设的各类课程。
毕业去向
保险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业务技能,能在国家各级保险监管机关、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金融证券机构、大型企业集团从事管理和业务工作以及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实务操作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外贸企业管理及有关科学研究、教学、政策制定等工作,能在外贸企业、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进出口业务、报关报检、管理、调研和决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为基础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商务谈判技巧、进出口业务技能、国际市场行情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受到企业对外贸易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外贸企业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贸易问题的基本素质。
主要课程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海关报关实务、国际金融、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国际商法、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经贸地理、国际运输与物流、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贸易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内外资企业、政府机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咨询部门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进出口业务操作、商务谈判、国内外国际贸易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国际贸易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同时能够适应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研究或者管理工作,适应农业经济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为核心,围绕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侧重于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政策和方法的研究。该专业侧重于学生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的培养,农村经济社会调查和农林经济管理的方法的训练。并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工具培养学生电子政务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管理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外国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村合作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社会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企业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专题、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学、经济模型分析与应用、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是政府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事管理、理论和政策研究与咨询、教学等工作。同时,该专业为经济类、管理类及相关学科输送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能在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工作的专门实用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应用的学科。以经济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国际会计核算的惯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本训练,能满足学生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信息。侧重于实务操作,同时强化学生财务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以培养全面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使学生能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会计问题。
主要课程
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政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会计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咨询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查帐验证、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以及企业管理案例知识,具有全球经营视野,具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及经济与法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符合现代工商企业运作需要,懂经营、会管理,为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以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为基础,侧重于基础理论的应用、密切联系组织管理实际的学科。主要研究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企业经营诊断、电子商务等,侧重学生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强化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工商管理案例分析、工商管理网上实时模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管理信息系统、工商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质量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项目投资评估、工商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诊断、企业策划、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适用于各类工商企业、工商管理部门、行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管理咨询等部门中高层管理岗位,主要从事工商管理业务操作、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及研究、国内外工商企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策划与咨询服务等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营销管理人才。学生除了学习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更加侧重于市场营销领域,使学生拥有市场营销方案策划、市场营销活动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掌握在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与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技能,成为各类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科研部门从事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营销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CI策划与企业文化、广告等,侧重学生市场营销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强化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具备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战略与策略的规划与实施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基本技能。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和课程实习,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实践操作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与谈判、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学、商品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渠道管理、企业文化与CI策划等。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工商财贸各类企业(公司)、各级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经营决策、市场调查、市场开拓、商务谈判、销售、广告、公关等业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农村发展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农业推广专业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业推广与创新、发展规划与设计、项目管理与评估、农业教育与科研等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性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以项目管理和规划管理为专业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资源环境科学及农业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的农村区域发展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经济法、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专题、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调查方法、农业推广学、农村发展学、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业项目管理、投资项目评估、市场营销学、财政金融、性别与发展、农业概论。
毕业去向
该专业为经济、管理、农村发展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农业及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农业及各类企业集团、农业及各类高等院校、农业及各类科研单位从事农村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农业及各类企业的经营策划与项目管理、农村发展及相关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一般来说,公共课至少要考政治思想理论,就是高校本科生大一大二上的那些马哲政经毛概邓三论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这些科目的内容放在一张卷子上考试,满分一百分;英语,其难度超过六级,考试范围及要求差不多,但是出题难度要高。
2、有的学校还要求考数学,类型为数学农学,其难度低于理工科及经管类考生要考的数学试卷类型的难度,但是对于没有学过高数的同学来说,难度依然不小。除了公共课,专业课一般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每个学校会告诉你专业课出题范围及要看的书,就是参考书目或考试大纲,这是必看的,此外导师的论文著作也要看看,复试时有用。
3、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
4、农业自考科目自考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网上直接按照自考地区搜索查询,也可以到省教育考试院自考下查询专业设置、报名报考、考试流程。普通自考自考专业与学校都是一一对应的,也是都按照专业考试计划来考试。
法学院
法学专业建于1994年,当时为经济法专业,2001年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规定,将专业名称规范为法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2005年5月我校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2007年3月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于拓展高校办学空间,走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特别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法学院还非常注重法学专业的实践性、社会性特征,先后与公、检、法和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办了10个实习基地。
法学院现共有教师30余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他们分别从事土地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和农业政策法规的专业方向研究。法学院根据学科特点与实践需要,设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学基础理论、农业政策法规五个专业方向,结合司法考试进行模块教学,共开设了30余门课程。
法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共编写法学教材、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20多篇论文获得各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培养输送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学和法律专业人才是法学院的办学宗旨,借助东北农业大学学科优势以及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广泛联系,在法学全日制本科教学中,注重强化“法”与“农”的有机结合,突出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土地法、环境法学、食品安全法、种子法等“涉农法”的教学特色。此外,该学院还设有法学二学位课程,为全校其他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培养了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通过网络教学培养了大批工作在公、检、法、司一线的法律工作者。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有的已成长为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他们在我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
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利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外向型、国际型法学理论体系和运用技能为特色,培养有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通晓主要法律制度,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一定的中、外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法学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国家需要大批法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通晓中国主要法律制度,熟悉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法律制度、惯例及条约,成为具有较强实际运用能力和外语水平的通专结合的专业人才;法学专业重视教育创新,突出学生实战能力训练,能够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
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学等。
毕业去向
就业领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
从业岗位:律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司法助理员)、企业的法律顾问、国家机关公务员、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