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眼中只有行为的犯罪而看不见思想的犯罪!
单纯的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所谓犯意表示是指将自己直接故意犯罪的目的明确地表达于外部的活动。
犯意表示应当与犯罪预备相区别,犯罪预备是已经着手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而犯意表示实际上并未着手实施这一系列犯罪准备活动。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犯意表示可能就是单纯的犯意表示,但是两个人的犯意表示可能就构成事先通谋的犯罪预备行为了,犯意表示本身必须具有非传授方法性和教唆性,否则就是犯罪预备行为了!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犯意表示构成犯罪,但需要视具体情况与犯罪预备相区别,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已着手为犯罪进行准备!
法律分析:关于“有犯罪想法但没有实施叫什么”问题需要看有没有为这个想法做准备,例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如果有的话这种就属于犯罪预备,如果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但是处于犯罪意志之外的原因没有得逞的就属于犯罪未遂。如果是仅仅是有犯罪想法,没有去准备、没有去实施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术语,也构不成犯罪要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准备犯罪但没有实施叫犯罪预备。如果准备犯罪,但是并没有实施还处于预备阶段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失的话,是不会构成犯罪的,如果造成了一小部分的损失也需要承担责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只有动机未实施犯罪行为不违法,一般要主客观相结合才能构成犯罪。不过法律规定,有些犯罪是不需要以实际犯罪行为为构成要件的,未实施犯罪行为但实施一定的行为也可构成犯罪,像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未遂也属于犯罪。
法律分析
只有动机未实施犯罪行为需要分很多种具体情况,违法犯罪有危险犯、行为犯、结果犯等,犯罪形态又有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等,所以情况得区别对待。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一切犯罪行为都要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等追究刑事责任;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量刑标准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未遂的类型有两种,一是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二是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前者以犯罪实施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后者以行为的实行能否实际构成犯罪既遂为标准。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问题,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以既遂犯的处罚为参照,二是适当从宽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后,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