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商誉"等科目.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二)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是什么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根据新准则,目前的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外的其他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所得税税率,确定递延所得税的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相比,确定当期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金额或应转销的金额,计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但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上文讲诉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具体流程可以参考上文,我们要注意借贷关系,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因为计提了坏账,形成了暂时性差异,所以需要计入递延所得税,其分录为:
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同时坏账准备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拓展资料: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
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递延所得税资产(Deferred Tax Asset),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计提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企业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企业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会计税前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来源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借方记入递延所得税费用,贷方冲减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的金额,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
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账,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
形成原因不同:当期所得税是从税法角度计算的当期利润,当期确认的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形成的原因更多是由于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导致的。所得税费用是用资产负债表中的利润表的会计角度去计算的所得税费用。
计算公式不同: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属会计科目的项目不同:当期所得税的科目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递延所得税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资产性质的科目,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负债性质的科目,增加计入贷方,减少计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是,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递延所得税简介
递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帐,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
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