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面回答
税负率倒算成本公式是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的销售收入。已知不含税的销售收入,乘以税负率就是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应交增值税=不含税的销售收入×税负率。
二、分析详情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三、税负率一般控制在多少
税负率,就是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率。全面取消营业税后,这个比率在税收管理方面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不同行业的税负率差别很大,可以从0.9%到12.5%。有数据显示,造纸业的税负率为5%;机械交通运输设备为3.7%。还可以根据地区和行业细分,如某地税务机关确定当地的紧固件加工企业最低税负率为2.3%、家电批发企业为0.7%。当然这些数据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要根据行业的利润率、企业规模、经济环境等等做具体分析。如纺织,是低利润率行业,净利润率在5%以下,增值税税负率在2到4%之间,如果他某月实缴税款为20万元,税务机关核准的税负率为3%,则可以推算出本月他的销售收入在666万以上。
税负率倒算成本公式分析如下:
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的销售收入。
已知不含税的销售收入,乘以税负率就是需要缴纳的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不含税的销售收入×税负率。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3%或9%,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一般来讲,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补充:所得税的税负率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销售收入*100%
如:某企业某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万,企业会计利润是10万元,该年度交纳所得税3万,则所得税税负率为3/100*100%=3%。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假设本月没有上期留抵税额,税负率=(销项-进项)/不含税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的“应纳税额”÷当期的“应税销售额”。
4%应纳税额=(100万+50万)÷1.17×4%=5.13万
销项税额=100万+50万)÷1.17×17%=21.8万
进项税额=21.8万-5.13万+1万=17.7万(需要认证的发票价税合计大约122万)
(销售为含税,不含税收入不需要除1.17,一般税负率是以一年的数据核查,不会单独按一个月核算啊!)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一、如果销售价格降低,你可以比较一段时期内的销售价格走势,并说明为什么销售价格会降低的原因。比如季节性、供大于求、商业竞争激烈等等。
二、进货价格上涨,进货价格上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增加,这样,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也就少了,税负率就降低了。
三、一个时期内的进货多,销售少,抵扣的进项税多,销项税少,也会降低这个时期的税负率。
四、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
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
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累计数。
这里的月“应纳税额”即为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纳税额合计数。
月“应税销售收入”=每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增值税税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