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日趋激化。说到“看病难、看病贵”,每个患者都有许多话要说,“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也在群众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据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达60%之多。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以上,打伤医师5人;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致伤、致残90人。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转行的逐年增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不愿让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
二、医患矛盾
1、医院重程序服务轻人文关怀。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重仪器检查、治疗等客观操作,无意中把患者“物化”了;现行的医学教育方式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一部分从医人员素质低下、自身修养欠缺;诊疗流程设置不科学造成“三长一短”现象。
2、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不到位,对患者治疗不精心,存在“冷、硬、顶、推”等现象;收受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导致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
3、医患沟通不畅。部分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不强,态度不积极,技巧不熟练。
4、医疗资源匮乏且配置失衡。占全球人口22%的中国,医疗资源仅占全球的2%,而且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保障覆盖面小,45%的城镇人口和80%的农村人口基本没有医疗保障。
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成因如下:
1、医患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医患之间的信任度降低。
2、医患之间的矛盾增加。由于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增加。
3、医疗纠纷的增多。由于医疗技术的不确定性、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医疗纠纷的增多。
近年来,在医疗界,一个新的现象惊人地出现和扩大,这就是伤医杀医。并且,在近几年中,中国各地的医院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更有许多即将从事医生这一职业的学生们都对此产生了畏惧和恐慌。今天我将对中国当今的医患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内涵是医方与患方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方”已由单纯的医务人员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全体机构和人员;“患方”也由单纯的求医者扩展为与求医者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不管是从道德还是从利益关系角度来看,其实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是同一阵营的共同体。因为从目标来说,医和患有共同的终极目的,那就是早日战胜病魔,使身体康复。但是就是这样原本应该站在一起的两者,近年来会频频爆出令人震惊的矛盾关系和血腥惨案。
“不要学医!”这4个字,来源于温岭杀医案后被医护人员群体广为转发的一张网络照片。楼顶上,一名医生的白大褂背上写着这4个黑色大字。
今年10月26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两人重伤,而事后当地政府的处理更是引起了医生群体的强烈不满。
中青舆情监测室对2013年1月以来媒体报道的20件伤医事件进行了统计。从受害者的职业身份来看,一线医生首当其冲,占到75.0%,护士占比为25.0%。同时,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与去年的医患关系舆情相比,2013年,医护人员群体自我保护的呐喊更为强烈,但网络对医护群体依然是骂声居上。这带来的是医护人员群体继续为医疗体制“承伤”,他们和大众患者的诉求愈加“错身而过”,医患之间更加缺乏共识。医生被杀、护士被劫持,一次次血淋淋的残酷现实背后,是谁把医患双方推向了持刀相见的境地?
在我看来,在医患关系越搞越僵的背后,真正的隐忧逐渐凸显出来。在我们的国家,现行的医疗体制存在着漏洞,因此才会给闹事者机会,使医疗人员处于危险中。
在我国,从事医生行业,所获得的待遇并没有那么好。中国的医生队伍数量庞大,但是医生的工资水平却在各行各业中排名甚后。现在大家都在批中国的医生会开大处方,可是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难道中国这么多的医生开大处方是集体的道德沦丧?不能用监管不力或者道德的集体沦丧来解释这个社会现象。唯一的解释就是制度把大多数人逼成了这个样子。
搜狐网里有则新闻说的好,当一个行业被集体“逼良为娼”,说明我们的制度该反思了。
现在中国公立医院医生的基本工资低于公务员和教师。目前北京大医院4年住院医基本工资1000多元,工作20余年的教授基本工资2000余元,乡村医生仅几百元。北京协和医院工作50年的顶级专家退休工资也仅有3000多元。部分在协和工作一辈子的老专家也可因患大病致贫需全院医生为其募捐。公立医院的医生一旦生病或退休,仅有1000-3000元基本工资,部分高龄老教授仍在坚持出门诊以获得挂号费提成收入贴补家用,年轻医生购买商品房的压力非常大。
因此,中国大多数医生是在超负荷工作、是在拿着远远低于其付出的低薪酬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医生不能从自己付出的技术劳动中获得应得的、能够维持其有尊严生活的合理合法收入。所以,这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那就是医生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许多有经验有技术的医生放弃了行医,伤了医生的心,医生们学会了开大处方,医生们学会了不认真看病,医生们对待患者越来越不上心。
所以,越来越差的就医质量逐渐让患者也忍不了了,患者们开始愤怒,患者们开始讨价还价,于是那些较为极端的患者群体就会采取伤医杀医的手段来表示愤怒和发泄愤怒。
然而,近年来伤医杀医的案例显然也出现地太频繁了些。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患方对医方的态度愈来愈差,加之医方对自身利益的高调抗争,使得某些唯利是图的人看到了攫取利益的发财点,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医闹。这些医闹的出现更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们更感威胁,对自身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自保意识的增强使得许多医生更加不敢大胆为患者诊治,这也使得医疗质量更加变差,于是伤医杀医的现象愈演愈烈。
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间,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的调查表明,中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3次。
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如此重压之下,中国的医生开始不再默默地看病。越来越多的伤医杀医事件使中国的医生开始自行思考着危险的根源,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尊严和生命安全而奔走,示威,口诛笔伐。
温岭事件爆出后,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00多名医务人员趁下班时间,聚集在医院内,打起了“还我尊严”、“医疗暴力零容忍”的横幅标牌。连日来,浙江杭州、台州等地多家医院都自发悼念遇难医生王云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在微博上“哭自己的行业”:“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梦想,疾病是我们医患共同的敌人。唇亡齿寒,同命相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命之不存,梦将附焉?凶杀已为今日医生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何日医生能回归纯纯的治病救人之职能?”
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体制的不完善。近年来的伤医杀医事件频发于三级医院中,这正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矛盾——“大医院,挤破头,小医院,空荡荡”。有媒体评论认为,频发的医患冲突正源于此,“核心是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短缺”。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水平欠缺,经常发生误诊的现象,使得病人为寻求可靠的诊疗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完善与患者的沟通。同时,医疗教育的制度并未在医患沟通技能中给予学生强化训练,使得医生缺乏良好的沟通技能。
同时,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都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院自负盈亏的体制,都促使患者承担了过多的诊疗费用。同时,社会贫富分化,矛盾加剧的问题在费用高昂的诊疗过程中被激化。医生和患者,救助者和被救助者,原本是一种温情的救助关系,在今天却被异化成一种简单的金钱关系。但矛盾的是,看病救人却不同于市场里使用金钱的一般交易。这种交易天然有风险,不能提供三包也无法保证售后。患者花了钱,却不一定能买到健康。并且,医疗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行业,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成为了激化医患间矛盾的导火索。
再者,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一个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医闹这一荒唐职业的出现,也恰好直观而现实地体现出了这一原因。
还有,在医患关系逐渐紧张的过程中,媒体的不实报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医生收红包、收回扣、见死不救等等,各种医疗行业负面事件时常见诸媒体。不可否认,其中确有一些医生的不端行为使得医疗行业整体被污名化,但也有一些负面事件是媒体过度渲染乃至无中生有。患者眼中的医生,从白衣天使跌落成白眼狼,媒体“功不可没”。新闻媒体不够详实的报道,促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通过一些改革来改进和完善医疗体制,使医患关系重新走向和谐。
对于今年的温岭杀事件,李克强总理给出了批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
同时公安部也公开表态,对暴力伤医事件将坚决“零容忍”。来自政府的维护正在逐步进行,医生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受到起码的保护。
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进行医疗改革,完善法律法规,让暴力伤医杀医者受到应有的严惩,也对医生的行医进行规范和监管,保证医疗过程中的行医质量;也应该为患者的申诉和维权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这样才能保证患者不采取杀医伤医的极端手段。
再者,我们还应将眼光多多投向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基层医疗人员行医水平的培养,使基层医院也能让患者信得过,让患者放心在当地的基层医院就医,这样也可以减轻三级以上医院的就医负担,提高安全性。
并且,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医生的就业待遇。比如让医生自由执业、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技术服务费、提高医生工资水平等措施,提高医生的收入,当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时,医生自然不会开大处方、对患者冷淡、不认真看病了。
总而言之,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已不是一两天,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暴力矛盾冲突更是让我们对看病难、行医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呼吁。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医疗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同时通过改革促使患者能少花钱看好病,这样才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正确方式
在医闹中,大家会深究是医生的错还是患者的错,这个问题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有时候并不都是患者的错也并不都是医生的错。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医生与病员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传统医患关系中,医生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护人员。
而近年来,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等成为许多患者的心声,“回扣”、“红包”等不正风气也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疫情期间,医患关系更是进一步激化,小孩发烧没有核酸不给进医院导致死亡,小孩发烧做了核酸但是等待核酸结果漫长进不去急诊室导致死亡,等等案例都在不断激化群众对医护人员和医疗体系的不满。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病患没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当发现自身身体出现异常时,是不是很多人第一步就是打开百度搜索这个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都知道“一问百度全是病,一查百度坟已定”,面对网络上信息的干扰,病患分不清真真假假,会感到焦虑、恐慌,这种情绪会放大病患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会有一些病患到医院花钱检查,医生看片的时候说“没什么问题“,他们会质疑医生”我身体不舒服怎么可能没有病?“,还会有一些患者在面对病情时又会说”我身体这么健康怎么可能病?“,我相信每个医院都会碰到不相信医生的病患,当然我相信这些患者只是一小部分群体。
2.媒体恶意炒作。不难发现很多无良媒体都在通过故意放大群众不信任感和制造矛盾的手段来增加热度,这些无良媒体无疑对当下日渐紧张的病患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举个例子:
16年5月5日的”安徽男子术后右肾失踪“事件。安徽一家新闻媒体以《我的右肾去哪了》为题,报道了宿州男子刘某某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完胸腔手术后右肾离奇失踪的消息。随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与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公布检查报告,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表示对相关新闻媒体及记者保留追责的权利。至此,“右肾失踪”事件告一段落,虽然新闻媒体最后受到了大众的强烈谴责,但是这篇报道无形中加剧了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在医院没有做出解释之前,各种阴谋论、负面情绪在不断传播和发酵,造成不少人认为是医院在偷肾。
3.医生因素。一是医生也是人,不可能百分百不犯错,所以会出现一些病情误判、操作失误的情况,但是大众对医生出错的容忍度极地,因为这涉及到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一旦医生失误,不管造成的后果是大是小,都会造成病患对医生的不信任、不放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配合度;二是医生情绪问题,都说医生也是人了,所以医生在面对不听话的病患时也是会生气的。医生工作量大、压力也大,会出现疲于应付患者的情况,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大家去大医院挂主治医师的号时,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看病的时候医生什么也没说,然后让你加微信,有问题微信上问他。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患者会觉得是这个医生不负责、不专业,其实不然,有可能是挂号的人太多了,医生没有这么多时间在现场一个个回答患者的问题,所有才让你加微信的。当然不排除也有部分医护人员存在失德现象。
那么健康的医患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医生关爱患者、理解患者,愿意与患者多沟通,打消患者的不安和顾虑,以礼相待、不夹带私货,心怀悲悯。
患者也要理解医生、不强求医生、不为难医生,要相信医生,愿意打开心扉沟通,以礼相待、配合治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过河拆桥。
只要互相多一点理解,世界就会充满爱。
大家好,我是考试宝典,一个专注医学教育20年的人。医考复习有瓶颈,考试宝典来帮你,免费领取更多医考备考资料戳:www.ksbao.com/activi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