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起诉状?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起诉状范文

qq745048485 2024-11-04 阅读:4

起诉卡主疑问解答:

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起诉状?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起诉状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能追回钱吗?能全部追回钱吗?

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也不要想着起诉了就全部回来了,但是起诉胜算很大,值得一试。范进中举中范进被写得那么不堪,但是他有一句话我很认同“自古没有场外举人,不去一试,如何甘心?”

2.起诉需要哪些信息?

起诉需要卡主的姓名,身份证户籍信息,联系电话,转账记录,最好让警察给你出个说明书。还有起诉费用1%

笔者建议可以先找个小额的卡主试试

3.怎么获取卡主信息?

你有转账的卡主的名字和银行卡号,卡主信息是从银行查询卡主信息,因为办卡的时候填过;但银行不会直接给你,警察能从银行查到,但不会直接给你,所以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是找律师去派出所,警察会将卡主信息给你,但是需要高额律师费,各地律师费不等

二是从直接从警察突破,走信访局,提诉求,靠自己努力。很难,但是要坚持。

三是可以尝试举报转账卡主银行,把卡主名字卡号写好去举报银行,往银监局写信,这样卡主所在地银行会给你打电话,你可以问他们要卡主信息。

4.有哪些办法找警察拿卡主信息

A.先从法院拿起诉书,告诉警察我们拿卡主信息是用来走正规民事起诉的

B.提信访诉求:1、微信搜索国家信访局,实名注册,2、下载“手机信访”app。去哪里写你的诉求,比如:本人能拿到卡主信息,通过民事手段,起诉卡主,追回损失。

5.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1、一方获得利益,指因一定的事实使总财产有所增加或避免减少。

>2、他人利益受到损失,即因一定的事实发生,使利益所有人得财产总额减少,恰与利益取得人的财产状况相反。

>3、一方获得利益与他人利益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受损失是取得利益所致,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取得利益是因,受损失是果。

>4、一方获得利益及他人利益受到损失无法律上的原因,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6.在哪个法院起诉

可在报案当地法院起诉,之后法院会把案件放在卡主户籍地开庭。金额大的建议在自己当地起诉,金额小的建议在被起诉方法院起诉。疫情期间为了彼此安全,最好网上开庭,法院都很公正的。

7.起诉内容举例:

原告XX于XX年XX月xx日,在手机银行通过手机银行转帐给xx,原告认为被告取得款项无法律上的依据,构成不当得利,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损失。最好让警察给你出具个说明。(卡主不涉及帮信。或者卡主已经刑事结束钱没追回)祈祷每一个受害人都能挽损成功,走过阴霾!!世上遇到不平的事,老百姓盼那为民的官!!!!

笔者坚信邪不压正,犯法的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迟早灾祸临头!说什么钱是身外之物让想开的都是昧着良心,或者就是卡主和骗子!我们受害者就是需要钱活命!善良和愚蠢不能成为活该被骗的理由!!希望国家把挽损救命受害人当成事情!还有那些无关的看客,你们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是有力量的,说的恶毒的话都会遭受报应的!!!

补充法律常识:1、诈骗罪、帮信罪、掩盖隐藏犯罪所得罪属于刑事犯罪,一般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抓捕,搜集征集,再移交检察院,由检察院负责定罪量刑,最后由检察院移交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审判。只有经过人民法院判刑的,才会留有案底。2、刑事案件一般立案后,原则上是不能撤销的。3、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一年,一年内没有再犯保证金会退还给犯罪嫌疑人4、卡主即使被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了,也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实刑。5、目前大多数法官都遵循先刑后民原则,(先刑后民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后,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由法院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部分。)6、诈骗案,目前不允许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FAQ:

1、我需要请律师吗?有经济条件,可以请有过此类案件经验的律师。没有经济条件也可以自己写起诉状,自己出庭辩护。

2、如何起诉?写好起诉状后,可以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人民法院在线,在里面注册然后选定有管辖权的法院,上传起诉状、证据等资料。法院法官助理审理资料后会与你联系会要求快递纸质资料给法官审核,如果法院立案成功,会告诉你如何支付诉讼费。也可以直接线下快递起诉状等材料至法院立案庭,份数请问立案庭。

3.关于诉讼费用(起诉书里写上由被告负担所有诉讼费用、财产保全费等)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参考文章上面的图缴费。

4、如果民事诉讼开庭了,被告不出庭该怎么办?法院会给被告发传票,或者公告要求被告出庭。如果被告依然无故缺席,可以缺席审判,视为被告放弃辩护权利。

5、卡主被取保候审就不能起诉了?不是,卡主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是要负担刑事责任。如果刑事判决书上没有写明对你进行退赃退赔,受害人有权依据相关法律对卡主及犯罪链条上的所有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民事赔偿。

6、2022年12月1日实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卡主有民事赔偿责任,但我个人认为没有明确可以跨越先刑后民,没有明确赔偿比例。

7、其他地方的判例可以使用吗?目前,不管是以不当得利还是财产损害赔偿,都有成功的判例。但是我们国家不是判例法国家,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意思就是,如果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判例,其他基层法院的判例,对法官没有约束力,仅供法官参考,法官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

第一步、获取卡主身份信息,主要有以下方法:1.向报案的派出所索要。(全国有些地方的派出所给,大多数不给)2.委托律师去法院开具调查令,律师拿着调查令去派出所要求调取(刑事案件在调查阶段,公安有保密义务,有权拒绝调取)3.打电话给银监会,要求调取。可能会被拒绝4.信访,可能会被拒绝5.起诉状上直接写卡主姓名和卡号,让法院调取。但法院也有权以被告身份不明拒绝立案6.找黄牛购买,有被第二次诈骗的风险。备注:如果转账的是公司账户,则需要去工商局调取法人和股东身份信息第二步、写民事起诉状(可以以不当得利纠纷或者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起诉),各有利弊

以不当得利纠纷为案由起诉:

优势:1.如果赢了,全额退赔的几率相对较大;2.如果赢了被告所在地法院强制执行比较好执行。

劣势:

1.需要在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不能远程视频出庭,则需要受害人或者委托律师出庭,费用较高。

2.相对于原告,此案由不好辩护,目前法官界,大多认为卡主没有拿到那个不当得利,卡主的不当得利仅仅只是他买卡获利的那几百或者几千元。这样会导致卡主只用偿赔几百元或者几千元,甚至原告败诉。

以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起诉:

优势:

1.可以在案发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原告不用远程奔波

2.此案由对于原告来说相对好辩护,即只需要证明被告卖卡或者出借卡

侵权纠纷为案由起诉:

优势:

1.可以在案发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原告不用远程奔波。

2.此案由,对于原告来说相对好辩护,即只需要证明被告卖卡或者出借卡,被告存在过错,就有赔偿责任。劣势:1.因为原告的财产损失是多人共同作用的结果,原告自己也存在过错,卡主卖卡只是其中一环,法官大概率不会判卡主全额赔偿原告。而且不好立案。法官多半会以刑事案件不受理驳回。

模板

起诉状

原告:被告:曾*,男,1990年*月*日出生,户籍为安徽省泾县榔桥镇******,身份证号:342529199*02*9***联系电话:18792***86*案由:不当得利纠纷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返还原告的不当得利款项****元,并支付利息损失;2、本案全部诉讼费及其相关费用由被告负担。

事实及理由:2022年9月16日,聚博农业平台客服带着原告在该平台投资,在客服的“指导”下,原告用手机将***元通过本人中国民生银行账号为***的账户转账到客服给原告提供的银行卡账号上(即被告人曾*在中国农业银行南昌三江支行开立的号为62305209200470***的账户),这笔转账有附件银行流水单为证。当本人在该平台提现时,发现平台报错。此笔款项后续去向原告无从知晓。原告和被告人之间没有任何经济往来,也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原告认为无论我是否被他人诱导,被告所收的此笔款项都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给原告造成了损失,因此,被告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应依法返还。退一步讲,如果被告人曾*是出于善意无偿将自己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造成了款项无法追回,其擅自出借银行卡的行为,不能成为其逃避偿还责任的借口。被告作为自己银行卡的户主,应对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变动负责,应该对其余额的变动作出合法合理的解释。如果是此案外的第三人的行为导致被告曾攀此笔款项流失,这完全是被告人曾*的事,被告作为一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另行起诉第三人捍卫他的合法权益。所以,原告不存在获得重复赔偿的可能性。再退一步讲,如果被告人曾*是以获利为目的,主动将其银行卡租借给他人使用造成了此笔款项失去控制,则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那么被告人曾攀是存在犯罪行为,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四十六条: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此类案件在人民法院已经有先例,2021年6月18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2021)鲁0911民初3819号民事判决书中的被告和本案的情况极为相似,其中法庭认为被告收取原告的款项无合法依据,即使受到刑事处罚,也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且不存在重复赔偿的可能性。同时,刑事案件的受理并不排斥被害人为追回损失而行使民事权利,对此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规定“若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因此提起此诉讼,希望依法作出公正判决。此致*县人民法院具状人(签字):年月日附件:1、本状副本一份2、原告身份证复印件3、原告银行流水单*******************************************

起诉状

原告:******

被告1:曾**,男,1989年*月*日出生,户籍为安徽省*****,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被告2:被告3:被告4:诉讼请求:1、判令被告1赔偿原告财产损害损失***元,并支付利息损失;判令被告2赔偿原告财产损害损失***元,并支付利息损失;判令被告3赔偿原告财产损害损失***元,并支付利息损失;判令被告4赔偿原告财产损害损失***元,并支付利息损失。

2、本案全部诉讼费及其相关费用由4名被告共同承担。事实及理由:2022年9月16日,聚博农业平台客服带着原告在该平台投资,在客服的“指导”下,原告依次向4位被告汇款后,平台出错,无法显示。汇款信息如下:(附件银行水单可以证明)原告认为,无论原告有没有被平台诱导,四位被告给平台提供银行账号、协助转移、提取款项,其行为与上游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交给他人进行网上银行迂回、交叉转账,最终转出款项或者取出现金,因此被告是原告财产损害的侵权人,被告主观上存在侵害财产的故意,客观上造成了原告财产损失的发生,是导致原告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告辩称损害的钱款最终没有在他们手上,他们没有参与,对原告遭受损失一事不用承担责任。经查,网上银行业务办理需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并与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服务协议尤其是在网上银行支付时需提供手机验证码、网上银行动态口令、网上银行支付密码,这些均需银行账号开户者本人才能办到。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出借银行账号的当事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规定:“出借银行账号是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人民法院应当还应区别不同情况追究出借人的相应的民事责任”,即四被告出借银行账户行为违法,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即使不知晓出借自己账号替他人转移款项,但对原告资金的转移、支取起到协助作用。以上四被告行为配合他人违法操作,致使原告遭受损失。被告的辩解无法理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条、第六条、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四名被告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应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后,此类案在人民法院已经有先例,安徽省无为县人民法院(2018)皖0225民初355号民事判决书中的被告和本案的情况极为相似,其法庭认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条、第六条、第八条,构成共同侵权应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四名被告如果涉嫌刑事犯罪,刑事案件的受理并不排斥被害人为追回损失而行使民事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三条、第八条,《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准原告诉请。此致****人民法院具状人(签字):年月日

附件:

1、本状副本二份

2、原告身份证复印件

3、原告银行流水单

怎么在网上起诉一个人

怎么在网上起诉一个人,现今的网络发达,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之处,基本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处理,减少了很多的时间,以下了解怎么在网上起诉一个人。

怎么在网上起诉一个人1

起诉是需要到人民法院立案的,不能在网上起诉。但是如果其涉及了互联网法院管辖内的相关犯罪,是可以在网上进行诉讼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有哪些?

普通程序是指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通常适用的程序。因与特别程序、简易程序相对而得名。第一审程序是全部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诉和受理。

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包括原告起诉和人民法院受理两方面的诉讼行为的结合。

2、审理前的准备。

审判人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审理之前应作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弄清双方当事人的请求与答辩,调查、收集证据,通知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诉讼,以及其他保证正确、及时审理案件的工作。

3、开庭审理。

即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调解或判决。开庭审理又可分为:

(一)准备阶段。由法庭查明和解决案件能否进行实体审理的问题。

(二)法庭调查。即在法庭上审查各种证据,对案情进行直接、全面调查。

(三)法庭辩论。

(四)调解或判决。

法庭在审理和辩论的基础上可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审理即告终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依次判决。

4、宣判。

人民法院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到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主要包括以上四个阶段,也就是从案件的开始到结束。在法院进行审理时,作为民事诉讼案件当事人,是肯定会经历这些程序的。

处理民事纠纷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诉讼的法律程序来解决,但是诉讼的渠道只能是到法院,不能在其他的渠道起诉,法院在收到起诉人的诉状和相关材料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就会受理,根据案情的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怎么在网上起诉一个人2

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发达,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向法院起诉别人。通过网络起诉别人可以减少往返法院的次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现在手机越来越发达,但是要起诉别人,最好还是需要一台电脑通过电脑平台来提交诉状,这样能够准备得更加充分。

有人曾说,律师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饱尝舟车劳顿之苦。但现在,案件到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坐在家里或者律所就能参加庭审。诉讼平台广泛植入了智能应用。此前,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在线庭前会议的方式提前梳理案件证据、归纳争议焦点、确定无争议事实,将疑难复杂案件的开庭审理简单化,通过在线庭审的方式完成了案件开庭审理。

自2017年5月1日试点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累计立案受理4825件,审结3422件,网上立案率85%,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5%,平均审理天数48天。

网上向法院起诉可登录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提交立案申请。办理流程如下:

1、在互联网搜索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点击并进入。

2、在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有账号的直接点击当事人登录。

3、点击当事人登录后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然后点击登录。

4、提交网上立案申请,法官审查,审查不通过,重新提交申请。审查通过,邮寄纸质材料,法官立案。

5、没有账号的点击右上角的我要注册,注册后按照上面的步骤办理即可。

通过网上起诉,当事人信息分秒可查,一键引入网上交易过程及表单数据证据,法律案例智能推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法院的案件全程留痕,随时可查,不用担心“托关系”“走后门”的事情发生。

怎么在网上起诉一个人3

对方欠钱不还,这种情况该如何在网上起诉对方

现在起诉的流程并不复杂

如果采取起诉的话,题主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1、双方的身份证号码

这里指的是身份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确认明确的被告。如果没有对方身份证可以委托律师调取身份证号码,或者在“欠条说”上使用“身份协查”功能。

2、确认管辖法院

管辖法院可以是被告户籍所在地的法院也可以是被告常居地所在的法院,提问者可以采取就近原则选择法院。

3、收集“欠钱不还”的证据

借条,欠条,双方的转账记录截图,借钱聊天记录截图等等。

4、着手写诉讼状

诉讼状的模板现在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如下图是一个诉讼状模板。如果实在是不明白如何书写诉讼状可以请律师代诉讼状。

5、准备完以上的一系列材料,发起诉讼

其它的情况更详细的需要要咨询律师给更具体的意见,也可以请律师发起诉讼。

如何在互联网法院开庭【上篇】

随着2017年、2018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相继设立,互联网法院线上开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普通公众包括律师均对这一新的开庭方式都产生了兴趣,有人认为线上开庭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当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也有人担忧不懂计算机知识的普通老百姓将被迫聘请律师,不然连法院的“门”都找不到。究竟情况如何,恐怕还是先听听亲身体验过线上开庭的律师怎么说。

接下来我们分上、下两篇来向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在互联网法院开庭:上篇介绍互联网法院的基本情况,受理范围以及作为原告如何到互联网法院立案、开庭;下篇我们介绍作为被告如何在互联网法院应诉以及诉讼参与人在互联网法院开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家互联网法院。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其起诉应诉几乎全都在线上完成。当事人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以登陆诉讼平台账号,完成起诉、应诉、证据交换、参与开庭、接受送达、签名确认等整个诉讼过程。

互联网法院具有方便当事人诉讼、提高司法效率、规范互联网交易行为、提高涉网案件的审判质量、完善涉网案件的司法规则等优势。

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2017年8月18日,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市正式挂牌,是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当年9月9日、28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及广州互联网法院相继挂牌成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6日发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所在市的'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下列第一审案件:

(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签订或者履行网络购物合同而产生的纠纷;

(二)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三)签订、履行行为均在互联网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

(四)在互联网上首次发表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权属纠纷;

(五)在互联网上侵害在线发表或者传播作品的著作权或者邻接权而产生的纠纷;

(六)互联网域名权属、侵权及合同纠纷;

(七)在互联网上侵害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益而产生的纠纷;

(八)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产品,因存在产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益而产生的产品责任纠纷;

(九)检察机关提起的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

(十)因行政机关作出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互联网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等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纠纷;

(十一)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

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的适用规则是相通的,接下来就以广州互联网法院为例,向大家展示一下在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操作。

原告注册与认证

想要在互联网法院起诉,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注册一个账号,并认证一下个人信息。

首先,搜索“广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出现如下页面,点击诉讼平台右上角的“注册”;

然后,输入注册使用的手机号与校验码,点击“下一步”;

之后,输入手机号与校验码,设置登录密码,并点击完成,即可完成账号注册;

接下来进入实名认证,自然人可以选择四种实名认证方法:支付宝认证,微信认证,人脸识别与线下认证。

而企业可以选择支付宝认证与线下认证;

认证成功后,会在互联网法院拥有自己的专属账号。

原告起诉

首先,点击诉讼平台首页中的“原告起诉”;

阅读法院须知、受案范围、告知书,确认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起诉的纠纷类型;

确认和补充原告信息,上传身份证照片,填写当事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如有代理人,也要填写代理人的信息,并上传授权委托书;

增加被告信息,原告必须要填写被告手机号码或邮箱(至少填其一),作为有效的送达依据。

继续填写诉讼请求、事实、法律依据、上传证据;

所有信息都填写完全后,预览提交,若有错误,点击“返回修改”,无误后提交起诉状。

此时案件已经进入诉前调解阶段,原告可以在“我的诉讼”中查看已提交的案件信息。

原告代理人管理

在“我的诉讼”中找到“代理人管理”,点击后填写代理人信息。

原告立案补正

有时候可能会出现立案信息填写错误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改的。如果发现自己案件信息有误,在“我的诉讼”中找到“立案补正”,点击“补正”,填写补正信息。

原告举证与质证

在“我的诉讼”中找到“举证”,点击“举证”,一定在页面中显示的“举证截止日期前”完成举证。

点击“添加”,填写证据名称、证明内容及证据来源。

进入质证环节,原告可以点击被告的证据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以及证明内容进行回复。一旦提交,不能再进行修改。

原告申请撤诉

撤诉分为“已立案”以及“未立案”两种情况。

“未立案”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撤销申请”,选择撤诉理由并简单填写撤诉原因,点击提交即可完成;

已立案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撤回诉讼”,选择撤诉理由并简单填写撤诉原因,接下来等待法官确认,确认后即可撤诉。

原告庭前测试

点击“关联案件”旁的庭前测试,依次通过网络测试、麦克风测试、扬声器测试以及实人认证。通过后即可正常参与庭审。

作者:张茜、高锖(提出部分修改建议)

如何起诉一个人(打官司的详细流程,后附诉状模板)

很多人咨询欠钱不还怎们办?打官司具体怎么打?欠钱不还去派出所还是去法院?具体去哪个法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般情况下的民事纠纷都是需要去人民法院起诉解决,除非触犯刑法的规定,涉嫌犯罪才需要去派出所报案处理。那么如果发生纠纷,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一、首先,你需要知晓被告的身份信息。

法律规定,起诉一个人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一般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号、住所等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日常的生意往来或者其他经济往来时,特别是比较常见的借款案件,务必首先掌握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至少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证号码,这样有利益后期提起诉讼)。

实践中,如果起诉状载明的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这里的身份信息主要包括被告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等。

有了这些信息你起诉的被告才能明确,有些法院在立案时候还要求提供被告的户籍证明或者居住证明,个人认为,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居住证明及户籍证明均不现实,居住证明一般只有本人去居住地的社区或者居委会才会给你出具,户籍证明派出所是不会给个人调取的,有些地方甚至律师都没有办法调取,所以,这两个规定过于苛刻。

二、被告明确以后,需要确定管辖法院,从而才能确定去哪个法院起诉。

很多人咨询,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去某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可以吗?这个人太可恶了,我去最高院起诉可以吗?

对于管辖法院,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不是说你想去哪个法院起诉就去哪个法院起诉,那么,管辖法院如何确定呢?一般来说,管辖分为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约定管辖需要提前在合同中约定,一般没有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淡薄的人经常会遇到的就是法定管辖。

法定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我国人民法院的级别设置分为:国家最高人民法院省(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区(县)人民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按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争议标的大小、案件争议性质对社会影响面的大小、分别由级别不同的人民法院管辖。这就是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权限分工。地域管辖包括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制度。《民事诉讼法》将地域管辖主要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

又称普通管辖或一般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隶属关系所确定的管辖。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

1、一般情况下,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被告为公民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被告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住所地是指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主要营业地。

2、特殊情况下,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这是对“原告就被告”原则的补充,当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案件存在诸多不便时,某些诉讼可以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些诉讼包括:

(1)对不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正在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特殊地域管辖

是指某些特殊的民事案件采用特殊的标准来确定管辖的制度。特殊地域管辖优于一般地域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9类案件适用特殊地域管辖: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水上运输或水陆联合运输合同纠纷发生在我国海事法院管辖区域内的,由海事法院管辖。铁路运输合同,由铁路法院管辖。其他运输合同纠纷,由始发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5、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后果发生地。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一种特殊的侵权损害赔偿诉讼——因产品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由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6、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7、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损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8、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9、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了解管辖法院以后,就可以确定在哪个法院去起诉,从而在实践中节约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

三、被告身份信息明确、管辖法院确定后,需要先审查你的证据以后再去起诉。

很多人发生纠纷后,只想着起诉解决,但是起诉的目的是拿到胜诉的判决书。可能因为经验缺乏等众多原因,很多人简单咨询后立即起诉,立案后,法院通知被告以后,原告此时发现自己的证据可能不充分,再联系被告,被告已经知道自己被起诉了,肯定不会再愿意搭理你,那么你如果要再从被告那里搜集证据基本不可能。

所以,很多民事纠纷,在起诉前,双方可能还没有完全闹掰,基本还可以联系,特别是对于一些民间借贷案件,很多时候,对方欠钱不还,要钱往往是通过微信或者打电话要钱的,如果确定要起诉,在催告时候注意方式方法,

也就是必须要说清楚某某人借了多少钱,现在还欠多少钱。实践中,很多人的聊天记录就是,啥时候还钱,不还怎们怎么之类的话语,而实际有用的记录基本没有,这样的证据,即便起诉了,法官也很难给你认定。确保证据准备充分再写诉状立案。

四、接下来就是写一份民事起诉状并立案。

很多人因为法律知识有限,不会写诉状,自己在网上胡乱套模板。如果确实要根据模板自己去写,多参考几个模板,不要搜索一个模板直接全盘抄上去。

或者找专业的人代。无论谁来写,必须写清楚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要让法官看完你的诉状后知道你起诉的目的是什么。依然拿民间借贷做参考,如果金额比较大,该主张利息的时候必须要自己写清楚,否则法院不会主动支持你利息,最后可能会导致自己权益的丧失。

五、写好诉状后准备证据材料直接去法院立案

立案时需要准备的证据:诉状按照被告人数加一去准备、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没有,可以不准备)、双方纠纷的初始证据(借条复印件、合同复印件等)。

立案时候学会沟通,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给你立案,特别是民间借贷案件,往往会要求你去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但是按照法律规定,原告住所地也可以起诉,此时,就需要看你沟通的艺术了。

六、如果成功立案后,就需要提前准备开庭使用的材料,这里主要是证据(如果不懂庭审流程,务必咨询专业的人员后再去开庭)。

打官司目的是胜诉,至于是否会胜诉,就需要看你证据是否充分,法律依据是否适当。打官司不是看谁有理,而是看谁证据充分。法官不是神仙,无法通过两方陈述,还原以前发生的事。因此,法律上法官主要不看谁说得有道理,而是主要依据提交的证据判断谁说得是真话,从而还原案件事实。

依据法律规定,当事人需要自己证明自己陈述的事实,反驳对方的陈述。对自己主张的事实需要举证证明,否则就应该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此外,提出的诉求一定要有法律依据,就是找到具体的法律规定支持,

七、经过你充分的准备,开庭完毕后就等判决即可。

等判决的时候不要三天两头打电话催问结果,法官也是人,所有开庭的案件都需要一个一个去写,判决结果如果出来,也是会及时宣判的,宣判以后,如果对于判决结果不满意,在签收判决时次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上诉状,如果双方均不上诉,判决书也就生效。生效后如果对方未按判决书履行义务,你还需要申请强制执行,直到你的权益实现。

打官司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流程,如果你本人对诉讼流程以前没有任何接触,那么我建议起诉前先咨询专业人员具体流程,或者视情况委托律师,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多咨询专业的人,防止诉讼活动中处处碰壁。祝愿大家,如果因为法律纠纷设计诉讼,都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权益!

被告销售的鼠标属于生产商生产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那销售行为也属于侵权行为,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

第52条第2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因为你只是销售商,且你在进货时可能并不知道对方的生产已构成侵权。

第56条第3款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条规定,你的销售行为虽然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但依法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只需停止销售即可。

适用该条规定免责的,需要你能够证明你在销售时不知道所销售的产权系侵权产品;同时你还要证明你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商品,并能够说明商品的提供者。

扩展资料:

截至2017年底,我国商标累计申请量2784.2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492万件,仅2017年商标注册申请量就达到574.8万件。

我国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商标拥有量为1520件,商标注册证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品牌,其所具有的商标专用权更应得到有力保护,在日常经营中所发现的疑似侵权行为应得到重视并采取最合适的方式维护自身权利。

如何界定商标侵权

现行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列举了七项商标侵权情形,是商标侵权判定中最核心的法律适用标准。相关法律规定还包括涉及不侵权抗辩的第五十九条、涉及侵权赔偿额的第六十三条、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情形的第六十四条等,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基本是围绕上述法律规定审理的。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还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不同案件中可能运用到相应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或意见等。

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商品或服务是否相同或类似,以致具有混淆可能性,这是商标侵权案件的焦点问题,包括相同商品或服务上的相同商标。

这里的“相同”除标识、商品或服务本身完全相同,还包括因细微差异但不影响认知的相同和尽管名称不同但实为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相同;

相同商品或服务上的近似商标、类似商品或服务上的相同商标、类似商品或服务上的近似商标,这里的“类似”指商品或服务在功能用途、消费群体、销售渠道、服务方式等方面趋同,“近似”指标识在音、形、义方面的近似。

当然,除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相同商品或服务上的相同商标情形属构成侵权外。

对于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的近似商标及类似商品、服务上的近似商标是否构成侵权均需以是否具有混淆可能性作为最终判定标准,此时则需要权利人结合标识的近似、被控侵权标识使用的方式方法、被告是否具有攀附恶意等方面举证,后由法院或商标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裁决。

本着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权利人需在根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中的情形举证支持因侵权行为而应获得的赔偿数额,但多年实务证实侵权赔偿额的举证是“维权难”的难点之一。

权利人需证明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

上述情形均难以确定的,则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在三百万元以下酌情裁判。实务中,在此权利人需尽量证明权利商标的使用时间、知名度、因侵权而造成的市场份额流失事实、侵权人因侵权行为在网络销售、销售额信息发布、所涉及行业商品或服务的利润构成等,此部分需要当事权利人的配合。

当然,侵权赔偿数额中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在维权时的律师费、公证费、诉讼费等合理支出实则是先行垫付,在侵权判定成立时上述费用会由法院判令由被告偿付。

这尽管不是“先投入再产出”的关系,但应成为权利人在自身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时敢于维权的后盾,是法律赋予权利人进行合法维权的保障。

如何应对侵权诉讼

实务中,很多当事人作为被告收到法院发的诉状及相关材料后选择了不作为的方式应对被诉。但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法院行为具有公权力特征,即使被告不应诉也仍会依照《民事诉讼法》中缺席审判的原则作出与之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判决,其判决具有公信执行力。

来自法院的文件与消息绝不是不理就能解决的。所以,当事人应与法院取得联系,按照应诉通知准备相关文件,积极应诉是解决诉讼应踏出的第一步。

通过法院转发的诉状及证据材料,基本可以了解原告所诉被告具体的侵权行为、涉及的法律规定、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的数额等案件焦点问题。

针对不同的焦点问题需要做好抗辩,具体分为以下三种:

1、不侵权抗辩。商标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了三种不侵权情形:

一为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等及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等或含有的地名,注册商标权利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二为三维标志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三为在注册商标申请日之前,他人已经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具体是否适用,需根据具体案情进行抗辩。

2、侵权不赔偿抗辩。根据商标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一为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也不能证明因侵权行为受到其他损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二为作为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商,如不知道是侵权商品的,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赔偿无依据抗辩。根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权赔偿数额是按照一定赔偿计算标准顺序计算的,根据此规定被告可从原告是否能提交证据证明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商标许可使用费等方面进行原告的赔偿数额无事实与法律依据的抗辩。

诉讼往往被认为是解决争议的最后途径,但实务中原告选择诉讼方式可能不仅是一案之纠纷,面对诉讼纠纷,可以选择遵从法院安排通过审判后的判决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解决方案。

如与原告取得沟通达成调解,在法院同意下撤销诉讼,减少自身诉累,或经法院途径签署调解书,不仅可相应减轻责任还可具有公信力。如通过诉讼的介入与对方促成了更为积极的商业合作机会,那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被诉商标侵权,企业该如何应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