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的假期一年总共有11天。
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扩展资料:
种类
各国对法定节假日的规定不太一样。
第一类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第二类
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三类
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定节假日
我国共有法定节假日11天(包括春节、国庆两个假期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一年有52周余1天。若余出来的那天处于双休日,则一年有52*2 1=105天,若处于工作日则是52*2=104天。两者合计,即115天或116天,故我国一年的法定节假日有115天或116天。
一、关于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一般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的制度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更涉及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因为很多居民在上班的时候都不能够出去玩儿,每天朝九晚五的非常疲累,那么法定节假日就给了居民充足的理由进行休息,娱乐。而且法定节假日的建立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从1995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实行了每周五天的工作制度。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了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等。
二、法定节假日的作用
法定节假日让老百姓的假期变得更丰富多彩了。而且黄金周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可以预见今后集中在黄金周出游的现象将会逐步转变。还可以让中国人真正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感恩,纪念团圆的时代真正到来。清明就是感恩,端午就是纪念,中秋就是还原,很多人在中秋节那一天会选择回家与父母团聚。还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从当地的节日来看有很大的体现,比如说酒店的客满,餐馆客满,各类市场的生意兴隆,出租车市场大旺等。
综上所述,法定节假日对老百姓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让老百姓结束疲惫的工作日常,让老百姓有足够的精力出去玩耍,休息。最主要的是,法定节假日可以让老百姓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一年法定假日包括周六周日一共有115天或116天。
计算方法:我国共有法定节假日11天(包括春节、国庆两个假期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一年有52周余1天。若余出来的那天处于双休日,则一年有52乘2 1=105天,若处于工作日则是52乘2=104天。两者合计,即115天或116天。
我国制定的法定节假日都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求用人单位给员工带薪休假的。不过如果不休假的话,按时的支付加班费也可以。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律分析:
中国一年的法定节假日一年共11天。
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元旦。春节,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衍生问题:
法定节假日工资怎么算
法定节假日上班的工资应不低于平时工资的百分之三百。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的长假中,并不是所有的假日都是法定节假日,比如国庆节,只有10月1日至3日,这三天是法定的节假日,其余4日,是正常周末调休,这4天,单位不安排补休的,则应当按日工资的200%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