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40.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1.简述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主观条件和根本途径。
42.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征?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
4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密切联系与区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当代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42.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43.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为什么要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4.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45.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2.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43.简述荣辱和荣辱观的含义。
4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45.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42.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43.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主要义务。
45.简述法的规范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
47.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通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3.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44.简述法律适用的概念与特征。
45.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联系实际阐述追求理想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47.试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2.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3.简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44.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45.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47.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42.简述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43.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44.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简述证据的主要特征。
45.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42.简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
43.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培养和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7.联系实际论述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
42.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43.简述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论述大学生怎样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47.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4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
43.简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44.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45.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47.联系实际论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如何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历年的简答题、我周六也要考试了、有兴趣交流一下?283670183
http://5ilaw.zikao.com.cn/forumdisplay.php?fid=118&sid=NRS6US
因为试题太多,所以无法复制到这上面来,兄弟你自己上这个网站,自己再搜索你要的专业名称试题就出来了。
证据法学主观题(北大燕园版)
简答题:
1、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法定证据制度,是指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资格和证明力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作出裁判的一种证据法律制度。
(2)特征:(书上称为“主要内容”)
①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及证据的收集和判断,均由法律预先明确规定,法官不得自由裁量;
②证据的形式化和等级性。证据被根据其表现形式划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证据的等级性常常体现为根据证据者的社会地位等级确定其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
③刑讯拷问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④对最终的事实认定,尤其是对罪责的认定和刑罚的宣告规定了严格的证据要件。
2、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中证明的差异是什么?
(1)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不同。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主体一般为提起控诉的一方;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原、被告分担;
(2)证明标准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最高,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最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则居中。
3、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6)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7)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8)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4、简述物证的概念和特征。
物证是指以自己的属性、特征或者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或者痕迹等。
(1)物证是以实体物的属性、特征或存在状况证明案件事实;
(2)物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物证往往只能对案件事实起间接证明作用。
5、简述司法认知的概念和特征。
(1)司法认知是指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直接确认特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命题根据的争议,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一种事实认定方法;
(2)特征:①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法院;②司法认知的客体是特定的事实;③司法认知是一种简便的事实认定方法;④司法认知减轻了一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6、简述视听资料的概念和特征。
(1)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或录像资料储存的音像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2)特征:①动态直观性;②高度科技性;③高度准确性。
7、简述质证的方法。
(1)一证一质。即对单个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料和证明力逐一质证;
(2)分类质证,即按照诉讼请求、指控的犯罪事实的不同要件事实,对证据材料进行归类,然后逐类质证;
(3)综合质证。即总结全案事实争议,明确焦点,进行质证。
8、简述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1)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案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2)特征:
①书证是以材料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待证事实;
②书证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能够被人理解;
③书证在形式上相对固定,稳定性较强,一般不受时间的影响,易于长期保存。
9、简述证据的分类。
(1)按照证据与当事人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分为本证与反证;
(2)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3)按照单个证据与主要证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4)根据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10、简述最佳证据规则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
(1)举证。当事人原则上应当提供原物或者原件,但在如下情形下可以提交复制品:
①提交书证原件确有困难,并且复制品经过核对无误;提供有关部门保存的书证的复制件,必须注明出处,并且经该部门核对无误后加盖其印章;
②提供原物确有困难,可以提供经核对无误的复制品,或者照片、录像等证据;
③在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交数据资料或者视听资料原始载体的复制品。
(2)质证。原物原件应当在法庭上出示,但是原件或原物已不存在或者确有困难并且经法庭许可,可以出示复制件或复制品;
(3)认证。在有同等证明力的情况下,原件、原物的证明力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11、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的具体规定。
(1)证明责任包括双重含义: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前者是指公诉人或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案件实体事实,有责任提出证据进行证明。后者是指在案件审理终结时,案件实体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提出或主张该事实的公诉人或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诉讼结果。
(2)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12、简述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的区别。
(1)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所赖以产生的法律根据不同;行为责任是诉讼法上的要求,结果责任是实体法上的要求;
(2)在诉讼过程中,能否发生责任转移的现象有所不同;结果责任来自预定的分配标准和原则,不会转移;行为责任则来自现实的诉讼状态和过程;
(3)两种责任存在的时间有所不同;行为责任表现为提供证据的实际行为,具体而直观;结果责任表现为承担败诉后果的风险,抽象而潜在;
(4)能否由律师和法院协助履行不同;行为责任允许律师和法院协助履行,而结果责任则不允许。
13、简述鉴定人的权利义务。
(1)鉴定人的权利:
①有权了解与鉴定有关的材料;
②合法拒绝鉴定的权利;
③鉴定人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
④有获得必要的劳务报酬和费用补偿的权利;
⑤有权请求司法保护。
(2)鉴定人的义务:
①在规定或约定的期限内客观、科学、公正地做出鉴定结论;
②依法主动回避;
③鉴定人按时出庭接受询问;
④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⑤合理使用并妥善保管鉴定的材料;
⑥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14、简述传闻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传闻证据,是指出庭作证的证人以外的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陈述,而在法庭之内作为证据来证明该证据所涉及的事实的真实性。
(2)其特征主要有:
①提供传闻证据的主体是证人,在英美法系中,证人是指一切了解案情的人,包括证人、鉴定人、受害人、当事人和执法人员;
②传闻证据的表现方式多样。既可以是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也可以是手势或其他表达方式,例如表情、姿态等;
③传闻证据是他人在本案法庭之外作出的,而由出庭作证的证人向法庭转述;
④传闻证据是作为证据来证明其本身所涉及事实的真实性。
15、简述证明对象的概念及特征。
(1)证明对象,是指由实体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对诉辨请求产生法律意义的、应当由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2)特征:
①证明对象是与公诉人和当事人的诉辨请求相联系的概念;
②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③证明对象是与实体法律规范相联系的概念;
④证明对象是指有必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16、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其理由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被告承担,即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其原因主要在于:
(1)行政诉讼中所针对的诉讼标的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该具体行政行为是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作出来的;
(2)被告相对于原告而言,有更优越、更现实、更充分的举证条件,让被告负责举证不会与公正、公平原则相冲突;
(3)让被告负证明责任,还有立法政策上的理由和行政导向方面的意义。
17、简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供述、辩解和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2)特征是:①证明案件的直接性;②口供内容的不稳定性;③口供内容的复杂性。
18、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1)诉讼职能划分是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前提;
(2)对抗式审判制度是传闻证据规则得以确立、丰富和发展的动力;
(3)传闻证据本身的缺陷是传闻证据规则产生的直接原因;
(4)直接言词原则是传闻证据规则的核心思想。
19、收集视听资料应当注意的事项。
(1)依照合法程序进行,不得侵害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2)应当要求被收集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若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则可以提供复制品,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的制作经过;
(3)妥善保存收集的视听资料,防止磁化或被删改;对于有关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资料,应当注意保密;对于淫秽视听资料要妥善封存。
20、简述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
(1)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在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陈述的与案件情况有关的内容。
(2)其特征为:
①证人证言是由知晓有关案件情况的自然人所作的陈述;
②证人证言是证人就案件有关情况向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所做的陈述;
③证人证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21、简述调查收集证据(概念和特征)。
(1)调查收集证据,是指证明主体及法院依法调取证据材料的活动;
(2)主体分两类:一类是公安司法机关;另一类是当事人和律师;
(3)客体是指证据材料,即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
(4)目的是证明特定的案件事实。
2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是什么?
(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科学定律;
(3)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4)生效裁判、公证文书确认的事实和其他依法证明的事实;
(5)当事人承认(或自认)的事实;
(6)其他明显的、当事人不能提出合理争议的事实。
23、简述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
(1)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关联性,是指诉讼证据必须与待证的案件真实有内在的联系;
(3)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应当依法定程序取得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24、行政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1)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权的事实;
(2)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事实;
(3)行政机关采取具体行政行为的要件事实;
(4)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的事实;
(5)规范性文件。
25、简述物证的意义。
(1)物证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有效手段;
(2)物证是检验、鉴别其他证据真实性的客观依据;
(3)物证是促使当事人如实陈述案情的有力根据;
(4)物证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
26、简述书证的意义。
(1)书证是在各种诉讼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证据之一;
(2)书证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往往能直接证明有关的案件事实;
(3)书证是审查其他证据是否真实、可靠的重要依据。
27、简述推定的概念和特征。
(1)推定,是指事实裁判者依据法律规定或者经验法则,从已知事实推断未知事实之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证明规则;
(2)特征:
①在性质上,推定本身并非证据,而是一种法律所规定或认可的事实认定方法;或者说,推定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自身适用法则的事实认定方法;
②在适用上,推定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③在结果上,运用推定所认定的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事实。
28、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1)证人是否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2)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3)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述力;
(4)证人作证的场所、环境及其是否受到外界干扰;
(5)证言的内容;审查证言内容应着重分析其有无矛盾、可疑之处和与案件有无关联;
(6)是否与其他证据协调一致。
29、简述审查判断证据的步骤。
(1)确定证明对象,即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
(2)确定证明标准,即查明案件事实应当达到的程度;
(3)审查现有证据材料,确定定案证据;
(4)全案综合审查判断。
30、简述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注意的问题。
(1)除对质外,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个别进行;
(2)讯问人员不得少于二人;
(3)拘捕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讯问;
(4)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且将这种情况记明笔录;
(5)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6)认真听取、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实事求是的辩解也是重要的证据;
(7)正确对待“如实回答”与“拒绝回答”问题;
(8)正确对待、慎重使用书面供词;
(9)不得以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论述题:
1、试论证据法学的学科特点。
(1)证据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专门性的法学学科,其专门性主要体现为诉讼证据和诉讼证明的法理、制度和适用构成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
(2)证据法学是一门具有高度应用性的法学学科,其应用性主要体现为证据法学的发展来源于诉讼证明实践,并且为有关诉讼证明和证据的立法和适用提供参考性和指导性意见。
2、试论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
(1)动机。是指提供证据的意图。审判人员应当考虑提供证据人与本案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是否诚实等因素;
(2)当事人或者证人本身的情况。审判人员应当审查他们是否因生理、心理、认识或者表达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实的陈述;
(3)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距离、光线、天气、地形、温度、湿度等等,它们直接影响发现证据的效果;
(4)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不正确、不合法或者不科学的方法,直接影响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证据的特性。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审判人员应当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6)证据能力。是指证据材料成为定案根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等;
(7)证明力。审判人员应当在明确证据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证明力。
3、试述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有哪些?
(1)询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要求当事人、证人或者鉴定人陈述自己了解的案情或者有关鉴定情况;
(2)讯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如实交代案情;
(3)辨认。是指执法机关要求当事人或者证人在若干类似的物品、场所或者人中,挑选出自己曾经所见所闻者;
(4)勘验。是指公安司法人员亲临现场,发现和提取证据的专门活动;
(5)检查。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进行检验的专门活动;
(6)搜查。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职权对与案件有关的场所或者人身进行强制性的寻查、寻找和提取证据材料的专门活动;
(7)鉴定。是指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利用其专业技术知识和科学技术设备,对有关的专门问题进行检测,并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
(8)侦查实验。是指公安机关模拟再现犯罪现场、犯罪过程或者案件发生过程的专门活动。
4、试论证人证言与被害人陈述的区别。
(1)主体不同。被害人陈述是合法权益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将其受犯罪侵害的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证人证言则是合法权益没有受犯罪直接侵害的案外人,将其所感知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提供的;被害人陈述可由自然人作出,也可以由法人作出;而证人证言只能由自然人作出;
(2)故意出假证的法律后果不同。被害人如果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则构成《刑法》规定的诬告陷害罪;而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则构成《刑法》规定的伪证罪;
(3)能否转换不同。被害人陈述的性质决定其是不能转换的;证人证言则有些可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陈述演化而来。
5、试论如何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收集程序是否合法;
(2)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否符合情理;
(3)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口供的动机;
(4)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6、如何审查判断鉴定结论?
(1)对鉴定主体进行审查;
①审查鉴定主体是否具备法定的资格;
②对鉴定主体的鉴定能力进行审查;
③对鉴定主体是否具备回避的情形进行审查;
④审查鉴定人是否受到外界的影响。
(2)对鉴定过程进行审查;
①审查检材、样本或其他鉴定材料来源是否符合鉴定条件,是不是真实可靠,与案件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否作为有关鉴定结论的基础等;
②审查鉴定技术设备、手段是否科学先进,是否符合鉴定的要求;
③审查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定程序或者行业惯例。
(3)审查鉴定书的内容;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①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
②委托鉴定的材料;
③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④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⑤明确的鉴定结论;
⑥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⑦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
(4)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审查鉴定结论的论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合理,论据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5)判断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①对于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认定其证明力;对于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如果对方当事人没有足够的证据反驳,应当承认其效力;
②一般情况下鉴定结论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③不能以鉴定机构的等级来给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划分等级。
7、试论刑讯逼供的原因和危害。
(1)刑讯逼供的原因是:
①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影响;
②特权思想作怪;
③有罪推定意识的影响;
④不愿做深入细致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
⑤处罚偏轻,打击不力;
⑥办案有指标,限期破案压力大。
(2)刑讯逼供的危害为:
①侵犯了公民的人权;
②损害公安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
③容易酿成错案;
④容易造成积案、疑案。
补充主观题
1、司法认知应当遵循的程序规则有哪些?
(1)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2)采取司法认知时应当为不利一方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
(3)人民法院依职权或者应申请采取司法认知;
(4)司法认知应当采取裁定的方式。
2、当事人自认的构成要件和撤销。
(1)构成要件:
①自认必须在诉讼中向本案审判人员做出;
②自认的对象限于对自认当事人不利的事实;
③自认必须是自认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④自认的事实必须在当事人自由处分的范围内。
(2)撤销:(民事和行政)
①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②当事人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
3、简述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的联系。
(1)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均是证明责任概念内涵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证明责任的外化过程中相继呈现出来;
(2)在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相互之间,结果责任是根本的和本质的责任;
(3)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相互之间可能影响各自内容的设定。
4、简述被害人陈述审查判断的方法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1)审查被害人陈述的收集程序;
(2)要查明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被害人亲身感知的,还是由他人转告,或是自己想象、推测的;
(3)对被害人陈述进行情理审查判断;
(4)注意审查被害人陈述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系;
(5)审查被害人的作证能力与品格。
(6)审查被害人陈述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
5、什么是质证?它有哪些法律效果?
质证是指审判人员主持下,公诉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按照法定程序,针对证据材料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进行展示、说明、质疑和反驳的证明行为。
法律效果为:
①质证是法官认定证据的前置程序;只有经过依法质证的证据材料,才可以进入认证程序;
②当事人参与权的保障;质证是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组成部分,审判人员应当提供质证的便利;
③违法的后果;未经质证或者违反质证程序规定采纳证据的,构成违反法定程序。
6、书证的审查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审查书证与待证事实有无相互关联;
(2)审查书证的制作人,确认该制作人是否有制作该种书证的资格;
(3)审查制作书证的手续是否完备;
(4)审查制作书证时的程序是否合法;
(5)审查书证有无被伪造、变造;
(6)审查书证的收集是否合法。
7、简述证据法与宪法的关系。
(1)证据法律制度的目的服从宪法的目的,或者是在宪法的目的框架内确立证据法律制度的目的;
(2)现代宪法充分肯定公民的法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在证据法中必须肯定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3)证据法律制度应将宪法有关原则具体化。
8、简述笔录的制作要求。
(1)必须由法定的制作主体予以制作;制作主体是公安司法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人员;
(2)应当到场的人员必须到场;参与人主要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的代表等;
(3)笔录的制作应当客观、全面、及时;
(4)笔录的制作可辅以视听技术,但文字记录不可忽略;
(5)诉讼笔录必须由主持勘验、检查和行政活动的人、记录人、见证人等有关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6)笔录使用的语言要规范、字迹要清楚、准确。
9、简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1)证人证言是证人就感知的案件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具有特定性,不可更换,亦不存在回避问题,也不需要专门知识;
(2)鉴定结论是对专门问题的鉴定后得出的判断性鉴定意见。鉴定人没有被特定化,可以更换,亦应回避,必须具有专门知识。
10、试述证人的权利。
(1)有权要求司法机关或执法机关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2)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提供证言的权利;
(3)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侮辱其人格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4)经济上得到补偿的权利;
(5)弱势证人享有特殊保护的权利。
11、证明的意义。
(1)证明是判断案件事实的重要方法;
(2)证明是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方法;
(3)证明为法官准确适用法律提供事实基础;
(4)证明是诉讼程序的核心;
(5)证明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关键和基石。
12、诉讼证明的特点。
(1)证明的主体是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公诉机关和当事人;
(2)证明的相对人是具有审判权限的司法者;
(3)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审理案件的法官,追求有利的诉讼后果;
(4)证明的手段限于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
(5)证明的活动具有规范性;
(6)证明的过程具有对抗性。
13、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1)构成犯罪的要件事实;
(2)作为罪行轻重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
(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14、推定的意义。
(1)推定是一种便捷的事实认定办法;
(2)推定具有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法律功能;
15、简述证明力大小的规则。
(1)公文书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3)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4)没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大于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
(5)由法定主体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证据证明力优于其他同类证据;
(6)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7)多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孤证。
法律主观:
现在很多对于刑法有所了解都知道,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8月29日公布,自2015年11月实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没有变,即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一、三大基本原则的《刑法》规定
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二、三大原则细述
罪行法定原则
1、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基本内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刑法渊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机关依法制定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除此之外,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刑法的渊源。在我国,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和单行刑法。
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后法。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溯及力问题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表达了这一思想。
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
①明确性:刑法的规定必须清楚、明了,不得有歧义,不得含糊不清。
②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禁止残酷的不均衡的刑法。对于没有侵犯国家、社会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不允许将其作为犯罪行为加以处罚。
③禁止绝对不定刑。绝对确定的法定刑实现了一般正义,但难以实现个别正义。现在各国的刑法都采取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罪责行相适应原则
1、基本含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2、注意事项:
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们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由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
根据该原则,在适用刑法时,应将刑罚的轻重与行为人的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制刑、量刑、行刑各个环节均应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基本含义: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2、主要内容
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有人身权、财产权、政治权与言论权等等。如果宪法法律只规定了权利而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那只是空中楼阁而已。
每个人的权利应该受到宪法法律的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到宪法法律保护的程度应该相同,不应该厚此薄彼,不应该区别对待。
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受到相同的法律惩罚。法律不仅平等地保护合法权益,也平等地追究违法行为。不论是谁实施违法行为,不论其职位高低,不论其财富多少,都应当依法平等加以追究,不应法外施刑,也不应法外施恩,决不允许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存在。
以上就是刑法基本原则的信息。我们可能做常见听到的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下,就要对于法律有一定了解,知法懂法了,才能更好地守法。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1.(单选题)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长期努力可以实现的。这是因为()
A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想象
B理想总是不完满、有缺陷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承认和接受
C理想本身包含着现实因素,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D理想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体现着一种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正确答案:C
解析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要素,尤其是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这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理想信念的特征的是()
A思想性与实践性
B滞后性与共同性
C多样性与共同性
D时代性与阶级性
正确答案:B
解析 理想信念的特征主要有: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3.(单选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而且要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社会理想。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A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B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希望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理想的成绩
正确答案:C
解析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4.(单选题)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做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A民族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B
解析
爱国主义不仅具有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是中华民族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巨大源动力。古往今来,无论是那些对历史做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就是爱国主义。
5.(单选题)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
B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C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D
解析
(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新时期的主题,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一再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6.(单选题)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要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
A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实
B对国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C全盘西化,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D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履行爱国义务
正确答案:D
解析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要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对爱国的理解就不能仅仅流于空洞口号和抽象的理论层次,必须走向实践。①刻苦学习,掌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统一;③躬行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7.(单选题)人生目的指的是()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实践活动
B人生阅历
C人生思考
D人类思维活动
正确答案:A
解析 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8.(单选题)在人生旅途中,有的人旗开得胜,有的人屡屡败北;有的人顺顺当当,有的人一波三折。即使同一个人,在一生中也往往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对于顺境,正确的人生态度是()
A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B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C骄傲自满,停滞懈怠
D玩世不恭,虚度光阴
正确答案:B
解析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9.(单选题)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
A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
B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C继续扩大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和程度
D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10.(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
A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B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C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
D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D
解析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11.(单选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
A道德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关系
B道德能够提供社会状况的信息
C道德能够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D道德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意义
正确答案:C
解析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12.(单选题)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正确答案:A
解析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对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为整体献身精神的传承。
13.(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B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封建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
道德和法律又相互渗透,有内容上的部分重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道德是法律的基本,道德为制定法律提供根据,又导向更高层次的要求。
14.(单选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
A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B公共生活的主要内容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D中国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A
解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15.(单选题)喜欢自己的工作,心情愉快,乐观向上;用一种恭敬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偷懒,不怠工;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这些都是职业道德中()
A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B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D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B
解析
爱岗和敬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敬业通过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表现出来,通过乐业、勤业、精业表现出来。乐业,要求从业人员喜欢自己的工作,心情愉快,乐观向上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勤业,要求从业人员用一种恭敬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偷懒,不怠工,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时不怠工;精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不断地超越现有的成就。
1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的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正确答案:C
解析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7.(单选题)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样的法律规定集中体现了法的()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
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题目中的行为属于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体现的是法的预测作用,故选C。
18.(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颁布是在()
A1975年
B1969年
C1979年
D1981年
正确答案:C
解析 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是1979年颁布的。
19.(单选题)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是()
A法律汇编
B法律清理
C法律编纂
D法律解释
正确答案:B
解析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0.(单选题)行政执法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面。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执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政执法适用范围并不广泛
B行政执法主体是全国人大
C单方面性是行政执法的唯一特征
D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在授权范围内享有行政执法权
正确答案:D
解析
行政执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在我国,行政执法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所属的各部门。此外,国家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也享有授权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籍管理和学位管理权授予符合一定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第二,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第三,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第四,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21.(单选题)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的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正确答案:A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领。
22.(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以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A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
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
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要求
正确答案:C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以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3.(单选题)我国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下列属于民事制裁的是()
A赔偿损失
B劳动教养
C有期徒刑
D没收财产
正确答案:A
解析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4.(单选题)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关于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自愿原则
B一裁终局原则
C独立原则
D民商合一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 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独立原则、一裁终局原则。
25.(简答题)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26.(简答题)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参考答案:(1)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3)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27.(简答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参考答案:(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这样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反映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利。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8.(简答题)简述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参考答案:(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对当前道德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涵盖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基本关系。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引导每个公民自觉遵守基本行为准则,提高道德素质。
29.(简答题)简述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0.(论述题)论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参考答案: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实现着、体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还是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31.(论述题)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联系实际论述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答案:(1)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
(2)在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一个人只有凭着自己的知识、能力、体魄等,为社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创造了社会价值,才能从社会那里得到满足和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3)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选择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要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最后还必须落实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
32.(论述题)什么是个人品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参考答案:良好的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方法:A、学思明理;B、择善而从;C、学习榜样。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方法:A、知行统一;B、积善成德。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方法:A、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B、陶冶情操;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C、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