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导图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每课的关键词或语句,解读核心概念,学会历史。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八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第2课最可爱的人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
(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经过与结果: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5.英雄人物的事迹:
①黄继光,舍身堵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②邱少云,为保证潜伏部队安全,严守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6.胜利原因:
①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7.抗美援朝意义:
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8.值得人们学习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最可爱的人”的原因)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
1.背景(原因):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实施:1950年冬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主也获得应得的一份,自食其力。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牌——土地改革
5.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6.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1、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2、1986年 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做出决定,实施《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内容: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能源、新材料七个前沿领域实施高科技与开发的革命。
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4、为繁荣经济振兴科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
采取的举措: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 80%。
2)、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1977年底,高考恢复
5、小说:20世纪50——60年代著名作品:《青春之歌》《红旗谱》《创业时》《红岩》
文学奖: 1981年,茅盾文学奖设立 1991年“五个一工程”实施:各省每年度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好文章。
6、第23届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许海峰——男子自选手枪射击金牌),获金牌 15枚,名列金牌榜第四。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特色: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指导方针:“一国两制”
2).过程:A香港
①1982年,我国政府做出收回香港的决策
②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澳门:①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二、两岸交流1、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982年通过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二、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进典型:邯郸钢铁总厂。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了“铁饭碗”。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立,1991年我国加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节选部分知识点:
罪刑法定原则
三化:法定化、明确化、合理化
七禁止:
禁止将习惯法和判例作为刑法的渊源。只有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成文刑法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国际公约和条约、习惯、判例都不得作为刑法渊源。
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犯罪及其惩罚必须在行为前予以规定,刑法不得对在其公布、实施前的行为进行追诉,即禁止适用事后制定的法律追究之前实施的行为・
虽然禁止类推+禁止刑法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和新法
禁止不明确的罪状.对犯罪的罪状规定必须清楚、明确,法律用语不得含糊其辞。含混的刑法必然导致司法机关扩大处罚范围,但明确性的实现与刑法条文字数的多少无关,与《刑法》分则条文中罪状的规定模式无关,即使简单罪状也已经做到了明确。
禁止不确定的刑罚。对犯罪的法律后果(即刑罚)的规定必须明确,禁止不确定的刑罚,禁止绝对不定刑、绝对不定期刑。绝对不定刑指法条只规定“犯……罪,判处刑罚”,不规定刑罚的种类;绝对不定期刑指法条只规定“犯……罪,判处有期徒刑”,不规定具体刑期。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立法机关不能随心所欲地确定犯罪范围,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以此制约立法权,以防止立法者过度地侵害国民的自由。
禁止残虐的刑罚.禁止以不必要的精神、肉体的痛苦为内容的不人道酷刑,是为了防止立法者过度地侵害犯罪人的自由,实现公正、平等。
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
应为:法律上明文规定
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
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
能为: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的义务
不为:结果避免的可能性
等价性:作为义务的性质+行为人支配危险的程度
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对初中生历史学习效果的改善、对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初三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三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欣赏初三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2、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4、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
(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2)达•芬奇(意大利)——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达•芬奇是)
(3)莎士比亚(英国)——《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称为“四大悲剧”。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1、时间:15—17世纪
2、过程:
航海家资助国家主要成就
哥伦布西班牙发现美洲新大陆。
迪亚士葡萄牙发现非洲好望角
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麦哲伦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
3、影响:
(1)积极: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2)消极:新航路的开辟,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近半个世纪)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4、领导人: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5、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影响:
(1)国内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国际影响: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权利法案》:1689年,目的——限制国王权力;制定机构——英国国会;内容: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1、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75年——1783年
3、战争的经过:
①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建军:组织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③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7月4日为美国独立日)。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1年约克镇投降。
⑥结束: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着独立战争结束。
4、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际: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力的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①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②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连任两届。
7、对华盛顿的评价: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美国的民族英雄。
8、《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2、结束: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大革命结束。
3、性质: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4、影响: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5、《人权宣言》:1789年,制定机构——制宪议会;主要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1、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1799年“雾月政变”。
2、拿破仑的文韬:三部法典——《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
3、《民法典》的内容: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
4、意义:《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5、拿破仑退出政治舞台:1815年滑铁卢战役。
6、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积极影响: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们的利益,给当地民族带来了灾难。
7、拿破仑驰骋欧洲战场和政坛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
初三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人类形成的过程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坦桑尼亚“能人”
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尼爪哇人
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
黄种人
晚期智人白种人
黑种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四大文明的比较:
文明古国发源地国家出现时间统一时间典型特征
古代埃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金字塔
古巴比伦西亚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P11表格)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问题探究:古代亚非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代欧洲文明发源于古代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早期文明发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先发源于克里特岛,后来又转到迈锡尼。公元前8世纪,希腊本土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开始产生城邦,最重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2、雅典城邦的特点:
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是古代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崇尚文化。
3、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措施:A、扩大公民的权利。 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经过改革,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两方面回答)
A、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范,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步性)
B、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本质)
4、雅典和斯巴达的比较:
雅典斯巴达
地理
位置近海内陆
经济以工商业为主以农业为主
政治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文化学术发达。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尚武,
注重军事训练。
相同点:都是属于古希腊城邦国家,都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不可能代表全体公民的利益,他们的发展都是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名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试一试你能理顺罗马发展的历程吗?简述罗马共和国是怎样成为地中海霸主的?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台伯河畔)─→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征服意大利半岛(前3世纪)─→布匿战争(前3世纪至前2世纪、迦太基)─→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斯巴达克起义(前73年)─→凯撒独裁(前49年)─→罗马帝国(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2、称霸的过程: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经过长期征伐,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二十二天。《刑法总论》是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一。《刑法总论》共分三编,二十二章。每章内容作为思维导图以及对导图的审核,复查以及细节方面的勾勒,各项操作统计下来,也就是需要一天的时间。总共二十二章也就是需要二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