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发生在农民身边的案例故事,选题贴近农业生产、农村经济活动和农民生活,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对生活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解释。2003年栏目开播至今,《法制编辑部》收视率、综合评价和观众满意度始终位居CCTV-7前列。
栏目自创立以来,承办各种大型晚会数十台,制作播出的法制故事片400余部。多次荣获中宣部和司法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电视栏目”。自2013年10月起,《法制编辑部》栏目官网正式在农视网开通,各栏目剧以及大型晚会活动可以同步通过农视网进行点播收看。
央视七套的法制栏目《法制编辑部》于2003年11月09日晚9时52分亮相荧屏。栏目主持人是王欣。《法制编辑部》全长45分钟。“警法前沿”节奏快,形式灵活多样“湖雪法制剧场”由专业演员、法官、警察和普通群众参加演出。目前已在农视网开通栏目官方网站。
《法制编辑部》栏目时长45分钟,每周日21:42首播,次日13:30重播。网络点播官网农视网。
在这一时间段,中央台及地方台电视剧已集中播放完毕,为观众选择收看时间,法制节目无疑将会占有很大优势。据央视收视率调查统计《法制编辑部》栏目在2003年CCTV---7收视率排行榜名列第一。
合办单位——全国普法办、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法制编辑部》栏目合作。司法部领导、宣传司领导均在本栏目中担任顾问、策划等职。双方除在特别节目大型活动方面合作外,还将通过司法系统向全国发行本栏目制作的光盘和完成文稿,在全国八十多万各人民调查组织,近九百万人民调查员中进行普法宣传和经验交流,这将大大提高栏目的收视率和覆盖率。
合作前景——CCTV--7法制节目开播以来,已日趋稳定和成熟。从形式到内容都将有实质性的突破,一定会从整体上带动收视率和影响力的上升。对于投放广告的商家而言选择这一时间同我们合作,机遇是不言而遇的。
《法制编辑部》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于2003年11月3日全面改版推出的一个法制栏目,时长45分钟,每周日21:52首播,次日13:30重播。栏目宗旨为“关注农民与法”,传播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塑造法治形象。除了通过中央电视台七套收看电视节目之外,观众还能通过农视网访问《法制编辑部》栏目官网网站点播栏目视频,了解特邀法律专家,关注男女演员风采,提供新闻线索等。
2015年1月1日起,《法制编辑部》更名为《乡村法制剧场》。
这一环节对整个“法制剧场”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选择演员开始。可以说,演员是我们整个剧组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我们目前在“法制剧场”中看到的演员,其中大多数都是当地县剧团的演员和业余文艺爱好者,不少人上电视都是生平第一次,面对镜头,有些演员早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了,而且几乎没有影视表演的经验。为了能将这些业余爱好者的演技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导演往往要提前两三天没日没夜地陪演员对戏,到了拍摄现场,更是一场恶战!剧组的所有成员要共同和演员斗智斗勇,随时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各种手段调动演员的情绪,因为演员的表演将直接影响到短剧的观赏性。
再谈现场的协调。在拍摄现场,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像专业的影视剧剧组那样拥有庞大的工作人员队伍和雄厚的资金基础,我们只能靠包括导演在内的7名工作人员完成各项与拍摄相关的任务,导演要总揽全局,各个方面都要想到;编导在当导演助理的同时也兼职起了剧务;摄像师尽可能地选取刁钻的角度去拍摄,在没有轨道车的情况下仍要一遍遍地反复拍摄一个长的运动镜头,这一切都是为了构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录音师高举那已经落后了的话筒反复寻找最佳收声点;制片主任在做剧务的同时兼职起了灯光师,化妆师居然还要去维持现场秩序…………
炎热的七月,摄制组奔赴江苏宜兴拍摄,持续了半个月的40多度的高温天气让人整天如同呆在桑拿房里一般,恶毒的蚊子让我们的摄像师住进了医院;寒冷的三九天,摄制组在延庆的一栋楼房上迎着凛冽的寒风拍摄,居然连摄像机都冻出了毛病,以至于大家又重新补拍这场戏…………
在资金不宽裕、设备不先进、演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任劳任怨,尽己所能,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有限的条件下,制作出更好、更高质量的节目,让《法制编辑部》一路走好!这一环节将直接决定呈现到观众电视机上的短剧是何样式,加之视觉效果的运用和音乐动效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烘托出短剧的气氛,演员表演上的缺陷很多便可以用音乐来弥补。
“法制剧场”在画面的剪接方式上还是不同于电视剧的剪接。一个镜头的运用尽量不要太长,因为整个短剧也不过2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说清楚案例。后期制作的最后一关——混音,在我个人看来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我们的表现手法不同于普通的科教片和专题片,而是以一个电视短剧的形式出现,那么也就不允许编导随随便便找段背景音即可,而是要配合着剧情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背景音乐,剧情的高潮点也应与音乐的高潮点相吻合,而我们又不像专业剧组那样拥有职业作曲家,很自然的,这个“谱曲”的任务也就交给编导了,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买了大量的DVD电影,从中截取那一段段不完整的背景音拿来己用;搜寻了无数的音乐网站去下载那少得可怜的电影原声音乐!功夫下到了,烘托气氛的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再经过后期包装人员的精雕细琢,节目的质量也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这一环节同样由栏目制片人亲自把关,其审查之细,考虑之周全,让我们每一位编导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编导们即便如此谨慎,也没有人能一次审查通过,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在节目的声音、画面、字幕、剧情等某个方面出现疏忽,哪怕是字幕上下的节奏与画面不符,都要拿回去重新修改,有的片子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甚至反反复复修改过六、七遍,这又无形中加大了编导了工作量,但换回来的却是较好的节目质量和令人满意的收视率,更加宝贵的是,经过这细致与繁琐的修改,逐渐培养了编导们重视细节处理的创作习惯,对个人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有了如此严格的把关人,有了众多细心的编导,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法制编辑部》的节目质量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较好的节目质量得到了中心领导们的肯定,更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肯定,使我们的节目有了一个较高的收视率,每当编导们看到较好的收视反馈,无不由衷地感谢电视观众对我们的认可,同时也便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在当初制作节目时所辛勤付出的价值所在!较好的收视率给我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鼓励栏目的每一位成员要更加重视自己的节目质量,有了好的节目质量,就有了每一个人热情洋溢的笑脸,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栏目在每一次开会时所要强调的重点所在。制片人曾经对全体栏目成员说过,“在《法制编辑部》工作,强度不高,但难度很高。”从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宗旨,那就是节目不在数量,重在质量,《法制编辑部》的每一位成员,在这良好的人文气氛中都将尽己所能,为栏目的成长,为自身的进步,用“心”去工作。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节目的质量源自于人的努力,人的努力来源于自身的动力,自身的动力源自于内心世界的迸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质量源于“心”。制片人:梁国喜(寄语:法律是严肃的,但普法是需要艺术的!)跨入电视行业十余年来,参与策划、导演的《景泰蓝之乡》、《山里人家》、《秦淮河》等电视专题片600多分钟;策划、导演的《家有老母》、《哭了,这个春天》、《阳光下的暴力》、2009年和2010年《我们村的故事》、《雪乡一家人》等法制栏目剧、贺岁剧60多部;策划、总导演的《雪打灯笼》、《高桌子低板凳》高清数字电影2部;策划、导演的大型活动、特别节目、文艺晚会等约100多台。
★ 2010国庆特别节目《我们村的故事》获第二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农村题材电视剧优秀作品二等奖
★特别节目《雪乡一家人》获全国栏目剧一等创优作品
★特别节目《雪乡一家人》获第二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农村题材电视剧好作品三等奖
★曾获第四届全国栏目剧“十佳制片人”荣誉
★特别节目《红红火火过大年》获中国行业电视文艺片一等奖
★特别节目《红红火火过大年》获第八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银奖
★特别节目《走向富裕》获第七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年度优秀特别节目奖
★特别节目《走向富裕》获第七届中国“神农奖”银奖
★特别节目《红红火火过大年》获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年度优秀策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