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全国政策变了很多?中国咋了,政策一天一变

qq745048485 2024-11-06 阅读:7

再次出现炒房热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首先房地产行业早就没有之前火热的盛况了,老百姓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去买房,二手房价钱连续下跌,受疫情的影响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需要住房的人也在持观望的态度不敢轻易买房。说到底,大家手里没有太多的闲钱,不愿意把钱压在房子上,即使没有房子住,也不着急买房。

一夜之间全国政策变了很多?中国咋了,政策一天一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全国各地购房政策放松,贷款利率一再下调,但是持续不断出现的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我们可以关注各大平台上各大楼盘的售楼情况,大多数人都持观望的态度。我觉得不会再次出现炒房热,因为房地产陷入了低迷的状态中,很多著名的房地产商资金不能回流,有很多楼盘都崩盘了,到期不能准时交房,一拖再拖,让业主失去了信心。炒房团也不会把过多的钱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全国各地的房子有很多,大部分楼盘都不能全部售空,这和房地产行业逐渐萧条有关。

大城市里的人想买房,小城市住房基本上都出现了饱和状态,很多年轻人都流向了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房价非常高。即使大城市的房价降了很多,但是刚入职的年轻人还是买不起房子,所以很多人都是租房住的。小城市的房子大多都空着,有的房龄已经超过了10年,还空着没有卖出去,这就是因为小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少,需要房子的人不多了。能买得起的人都走了,买不起的人依然是买不起,所以不可能出现炒房热。

疫情影响了千家万户,即使需要房子,也不会立即入手,大家都处于观望状态,有的城市的房价根本就没有掉,所以根本就买不起。疫情期间很多工厂都停工了,很多工人都开不出工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痛痛快快的去买房,大家都处在一个谨慎的观望状态中。甚至有人在等待着房价再降一降,有人也在等待着疫情过去之后能去大城市赚些钱回来再买房,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钱人不会把钱投入到炒房中,没钱人买不起房子,这就是现实。

至于各家银行铺天盖地的狂推ETC是什么原因,我想不外乎如下几方面:一是5月下旬,交通部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未来跨省收费站取消,无障碍通行将成主流,没有ETC显然不方便,而且安装ETC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尤其,交通运输部在通知中指出,“按照计划,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汽车 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二是现在ETC全国用户有几亿户,是一个巨大市场,哪个行多挣到ETC,就会多有存款,这对经营必然带来很大的益处。三是安装ETC,通行费至少优惠5%,这对很多有车族来说,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目前还有不少用车族没有办理ETC,所有各行正是看到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这个市场的。

一切皆为利而来,各银行狂推ETC,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银行都是追求利润的经营特殊业务的企业,是不变的企业竞争法则!

你好,各家银行为什么狂推ETC,它的目的是揽储。

作为一个在银行工作的人,感触最深。我们银行推出办ETC设备免费送,过高速享受折扣,还送免费手提箱。很多人会奇怪,这么大的优惠,银行会不会亏本啊?你想多了,这个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亏本的事情银行怎么可能会做。

我们银行给员工的指标是每个人30台。假设每个客户预存500元,那么每个人就能拉到15000,那么以一个市级来说,员工一般是几百号人,那么一个市级分行就是几百上千万的揽储。这个帐算一算你就知道了。

而且,办理业务的同时,每个客户还需要开我们银行的卡,这些都是平时要考核的任务,办个etc,同时开卡量也解决了,运气好点还能推销点信用卡,理财产品等等。

综上所述,银行狂推etc业务就是为了增加业绩,吸收揽储,瓜分这个巨大的蛋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在“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5月下旬,交通部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从7月起,ETC用户通行费将至少优惠5%;对于各家银行来说,ETC用户是难得的高质量用户,大家都想在以亿为单位的的用户中分一杯羹,各银行间的ETC大战越打越热。

交通运输部在通知中指出,“按照计划,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汽车 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针对各家商业银行,通知指出,将“优化银行账户绑定,允许ETC用户绑定既有银行账户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

通知一下,银行间的ETC业务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大幕。

首先一点,节约人工,方便大众。其次,人工收费是不会取消的,毕竟还有绿通车等各种需要人工检查的车辆。

重点来了,个人觉得现在办理应该是最划算的时期吧,一会下面我附图,鄙人最近了解了下,邮政目前是国内优惠幅度最大的,所以办了邮政。看了别的行还真没这优惠大。然后车友群里也有人想办我这邮政,结果打电话说不行,只能湖北省的办理,更觉得办的划算了。。不是打广告啊。。真心觉得划算才推荐。。

ETC出现有些年头,为什么现在火了起来?

1汽车保有量暴涨,城市拥堵肉眼可见的不断加剧。在没有办法改变消费者意识和驾驶习惯以及出行习惯的前提下,如何提升通行效率是急迫要解决的问题。收费站、收费岗亭等,只要涉及到排队缴费和通行的地点都是拥堵的多发领域,这会导致区域性拥堵加剧。

2科技发展,手机支付、无感支付都有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和经过大批量的饱和性测试所以对于消费者和大规模商业化来说没有问题了。同时,连无人驾驶技术都开始普及了,人工收费的必要性和效率就值得商榷了,毕竟什么开始AI化了。

3高速公路的区域割据情况得以缓解,国家提倡撤销省级间的收费站,也是为了保证通行效率减少无谓的拥堵和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完善了,当然需要软件系统层面的支持,否则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价值。这也是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推行ETC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上面3个条件,ETC依旧会像以前那样不温不火。

说回到为什么银行开始疯狂推销安装ETC:

1这也许是银行最后的机会,像信用卡普及时一样,需要圈更多的消费者去开户,然后养成在本行的消费和信用习惯。难过的是,手机支付的兴起,直接跳过本该信用卡应有的爆发时期,这个可以参考中国台湾,2000多万人,4000多万张信用卡,加上管控导致其现在手机支付都发展不起来。所以,ETC提供了另外的一个银行抢客户高歌猛进的时期,如果再不抓住红利期,又会被迅猛的互联网企业给釜底抽薪,分出一杯羹,比如现在腾讯的ETC助手业务。

2同信用卡一样,用户用ETC要绑定这个银行的卡,一旦选了一家银行,用户更换的成本比较高,先去销账号,才能换另外的一个银行的业务。卡位和圈地不能慢,疯狂也是很有必要的,免设备费,送油卡,送过路费,95折这都是小钱。

3前面说过国内汽车保有量会持续增加,拥堵一定会继续加剧,这个是改变不了的,除非大家都去乘坐公共交通,当然太穷和太富的时候才会考虑这些,像国内很多人在中间,还没有享受够私家车出行的感觉,不会轻易改变的,私家车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即便是拥堵。再加上国家的疏堵政策和高科技的趋势,这个大的市场或者叫流量入口,不是银行想白白扔掉的,毕竟,数据是拿到了的,以后干得什么都好说。

结论,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市场发展,还是科技趋势,这些都会让ETC这类能够减少拥堵提高收费效率的应用及产品受到热捧。火候早已经到了,只是大家习惯了,没有注意到,现在需要的是推一把而已。当然ETC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比如出现故障处理起来效率并不高。

当然,并不排除有其他更好更优的解决方案。到时候大家一定会用脚投票,只希望服务做好,体验提升上去。

银行大力推广ETC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交通运输部正在大力推广ETC收费设备在高速路口的配置。在今年五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做出了一个目标规划。

这个目标一出,各大银行就嗅出了商机所在,甚至是危机所在。

一方面,国家通过政策鼓励或是高速限制会激发很大一群人来装ETC,银行这个时候不积极主动,可能会拱手送出到手的肥肉。

另一方面,年底之前,如果自家的ETC不能占领市场,那以后的市场可能就只有每年的新增车辆,没有存量了。这对银行来说比较紧迫。

1、ETC是拉动银行存款的重要武器。

ETC要绑定银行的信用卡或储蓄卡。绑定信用卡,可以增加银行利润,这大家都知道。

绑定储蓄卡,首先要求储户的卡内要有1000元的保证金,还要适当留存够扣的资金。一个客户的存款不算多,一千个,一万个客户存款数量就非常可观了。

存50000块,银行高速通行费打九折,客户为了这个不大不小的便宜,也会在银行存款。

2、ETC是个非常好的获客渠道。

银行通过ETC能够获取大量中高端客户。一般有车的客户,资金实力都不会太低在银行都属于中高端层级。

银行在为客户安装ETC的时候也会在后台记录客户的车型。有好车的客户自然就会成为银行的重点营销对象。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相信很多车友对于高速公路堵车一直表示不能理解,高速堵车就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正是介于这个原因,交通部才大力推广ETC。那么ETC的好处是什么呢,比如拿人工收费和ECT想比,5条人工收费车道才能比得上一条ETC车道的通行能力,普及ETC后收费站通行能力一条车道起码提高5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高速通行的压力会得到释放,极大的提高了通行效率。

而银行在此时狂推ETC安装,其目地主要就是拉动银行信用卡市场需求。甚至还有部分银行在ETC老客户上也要求申办信用卡来代替原有的储值卡。有了信用卡的ETC客户,信用卡除了高速使用,你还可以用于消费。这就是银行狂推ETC业务的原因

这也算是一个跟汽车领域相关的问题了,因为在5月初的时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提出了2019年底前将基本取消29个联网省界收费站,同时全国高速出口收费通道将实现ETC通道90%的覆盖率,届时可能只会留下一个人工收费的窗口,所以如果没有安装ETC车主高速通行将会比较麻烦。

5月21日,交通运输部下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就是要加快取消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便捷收费,到2019年底全国ETC用户新增1亿以上,汽车 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且加大ETC车辆通行优惠力度。

由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交通部都明确了要大力发展ETC,所以这个任务也就分配到了各大银行的身上,由于我国的ETC实行国家统一标准,并且目前大部分的安装渠道都是通过银行安装,这也是有一定的利益关系的,对于银行来说,推广ETC可以增加银行的用户数量,因为办理ETC需要绑定信用卡,对于用户来说,通过银行办理ETC可以免去ETC设备的费用。

由于未来很快就会取消省界收费站,并且将会大量取消人工收费窗口,所以如果还没有办理ETC的车友最好也是趁此机会办理一下,现在各大银行之间都在抢夺ETC用户,所以优惠力度也是很大的,不仅不需要设备费用,还会赠送不少礼品。

时代不断进步,百姓的思想有待提高,还要不断学习才行啊!

首先个别吃瓜群众,全国推行Etc就是想到有利益集团在幕后做推手,还有就是银行能够收到利益。能不能换位思考!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那都是把许多方面考虑好的,能够经得起实践出真知的。

其次就是,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汽车都快家家普及了,高速公路已经相当多了,回家的路越来越方便了,外出旅游的次数也多了。多么好的红利,难道还不够方便快捷吗?

最后就是说全国推行ETC是为了减少在收费站排队等候,避免后车追尾的事故发生。银行还要免费安装,不收钱任何费收(估计有个别)用多少充多少,方便自己,安全全家!

取消人工收费成本将大大降低,因此建议也应相配把过路费降下来,这就会给全民有获得感!运输成本降低可给物价下降带来不可估量的促进!

2020国家对于摆摊的政策是“五允许一坚持”,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

在早前,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小商小贩的利益,他们也是城市活力的一部分。

而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也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应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

扩展资料:

摆摊经济

摊贩经济历来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烟火味的重要标志,它看似不起眼,却是关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事。

成都市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摊区1595个(含临时占道快递配送点598个、临时占道夜市17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8260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8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6384个,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临时投放点位5034个,增加就业岗位8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短时间内有效解决了10万家庭的生计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我省允许城区临时占道摆摊经营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继续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成都将持续推行“五允许

传统产业步履艰难

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传统产业步履维艰。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产业规模非常巨大,在解决就业、维护国计民生以及保持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传统产业低利润的状况令人堪忧,不少人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我以纸笔业为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各种笔的产量都居世界首位,圆珠笔的产量更占了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可以说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制笔大国。但从整个产业链、价值链上来看,我们的制笔业确实是大而不强,甚至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这是为什么?我想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圆珠笔的“空心化”,这好像和我们信息产业“空心化”有类似之处,所谓“空心化”指的就是圆珠笔的笔珠、笔芯和墨水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或者依靠设备的进口,所以我们一直是在价值链的最低端从事生产活动,我国出口圆珠笔的价格大约是5毛钱到1元钱人民币,但是在美国市场转眼间就卖到1美元以上。中国在获得的一块钱当中,进口的笔头、笔芯、技术和设备占了大头,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剩余的利润一般是2分钱到5分钱。这么少的利润,如何进行创新和扩大生产?如何支付越来越高的工资的要求?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制笔产业链在其他环节上的缺失,也就是在美国市场上从1元人民币到1美元的增值,就包括了从产品设计、采购、物流、批发经营、零售服务各个环节,在这些价值链中创造更高利润的环节,全部不在中国企业手里。所以,制笔业不是没有利润,而是我国企业缺乏占有制笔业价值链高端的能力。制笔业的这种处境在中国传统产业当中具有代表性。

“低附加值陷阱”后果非常严重

第二,中国存在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中的无序发展和“低附加值陷阱”。有不少地方政府很热衷于发展高技术产业,不惜代价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产业发展重点向高新技术倾斜。从实践来看,许多地方对此缺乏理性认识,更多的表现为概念的炒作、雷同式的布局、低层次的竞争、技术的盲目引进、缺乏有效的核心技术支撑等等。也就是导致“升级版的GDP主义”,因为无序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战略性发展机遇的措施,后果非常严重。

以光伏产业为例,去年末遭遇哀鸿遍野的困境,一夜之间跌到谷底,数据显示,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环节,停工的企业甚至达到70%—80%,已经破产转行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个状况令人深思。

实际上在历史上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本世纪初,短短几年,一场替代技术的危机,也就是以液晶面板为主的平板显示器,对CRT显像管的替代给中国的彩电工业带来了创造性的毁灭。我们曾经花费了20年时间使彩电工业的价值链95%都在本土生成,成为当时中国引进技术成功的典型。但到了2008年,中国彩电工业由于没有能力参与到全球性的产业技术替代过程,只能被动跟随,以致彩电的产业链80%再度转移到了国外。

现在有不少地方没有吸取教训,无序缺乏战略指导和技术支持的发展模式,在一些新兴产业里仍旧在不断重演。

在一些高科技企业,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和经济活动,在性质上,和制笔这样的传统制造业没有本质的区别。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高技术产业链低端活动的成功,比如在装备线上拧螺丝这样的活动,并不会必然带来这些高技术产品高端活动的成功。事实上,在不少高技术企业里,我们仍旧处在价值链的老位置上,仍旧被锁定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我们的高技术企业陷入到“低附加值陷阱”当中,根本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由此,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据调查,苹果公司每售出一台iPhone手机,苹果获得其中58.5%的利润,而做组装代工的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只有1.8%。它说明了高技术产品组装线没有改变中国产业活动的性质,产业升级的目标也不可能在这种路径下实现。

中小企资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个问题是中小企业存活率低,难以做强做大。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孕育大企业的摇篮,尽管这些年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是存活率低,难以做大做强的问题仍然具有代表性。

究其原因,我以为融资困难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普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本苦苦寻找出路,另一方面是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原因何在?关键是我国的企业融资金融体制缺乏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求的金融中介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尤其缺乏有品牌、有信誉、有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低利润使得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又缺乏市场化的公共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和技术平台;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得企业研发成果未进入市场已被其他企业仿制;三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不足,制约了企业的扩展能力。

当前更要强调自主创新

从中国经济转型看科技与经济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我们从圆珠笔、彩电等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什么教训?最根本的就是技术可以引进,创新能力不能够引进。实践一再表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的实践才能够获得。如果中国的产业要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并且能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那就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开发平台,培养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这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当前我们要更加强调自主创新?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已经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量的扩张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已经将利润空间挤压干净。所以尽管作为市场需求的技术引进仍旧是合理的,但从国家战略和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明确,依靠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才是基本的出路。

建设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

第二是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不健全。

一、创新环境的问题,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要,来源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然而,目前社会化市场化创新环境的不健全和激励机制的缺失,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并且创新环境的不健全、公共服务的缺失,也使得企业很难从社会、从市场获得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资源。

当前,政府主导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产学研结合等等,我认为都是必要的。但政府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建设,因为政府主导的项目只能够涉及少数企业、少数研发人员,也只能在一个时期内起作用。而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将惠及全社会,从而调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众多人员的积极性,依靠市场的力量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创新大军,形成中国自主创新蓬勃发展的局面。

二、政策导向问题,当前我国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也和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我举几个例子,比如现有的GDP导向机制,使得国有企业不愿意冒技术创新的风险,也不愿意在竞争性的领域做创新性的工作。还比如地方政府在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博弈和权衡,妨碍了中央政府制定的鼓励创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我记得2006年制定了鼓励研发投入的税前抵扣政策,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极为有效的激励政策,但在我国,据我所知,执行得不尽人意,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它减少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还比如现有的创业板的入市标准等等,我听到的反映(是),(它)使得进入创业板的企业很多都不再需要社会融资的支持,而真正急需支持的中小企业进不去,没有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政府的管理思维要转变

第三是政府的管理思路、管理方式还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刚才谈到的制笔业、彩电业、光伏产业等等众多的案例都说明,我们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宏观层面、战略层面把握不足,过多的依靠微观层面的项目操作,这样就引发出一些前面谈的后果。包括战略规划、前瞻性研究部署不足,导致产业技术换代和市场前景判断的失误,比如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会的前瞻性研究部署不足、研发不利,因此不能够有效地担当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比如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衔接不力,导致了在研发市场、金融贸易整个产业链上的布局的脱节,难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价值的产业链。

二是过渡的关注规模总量的扩张,忽视了质的提升和改善,被GDP牵着鼻子走。GDP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计划思维,只注重产值的增长,不关注附加值的提升。

政府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市场

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第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步伐。如何把科技和经济结合起来?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给出了选择,那就是依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作为经济社会系统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为科技和经济活动的结合提供了联结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能够通过筛选过程实现择优。

要做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步伐,我以为必须抓紧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市场竞争要求政府必须大力推动科技改革和经济改革的紧密结合,建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企业的创新不仅包括研究开发的创新,也包括产品的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等一系列环节。所以单纯的技术突破不能解决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因此,孤立的科技改革和孤立的经济改革都不能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大力推动科技改革和经济改革的紧密结合。

二是市场竞争要求政府不要过多地介入和干预微观的创新活动,要给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更自由的氛围和更宽松的环境,并摒弃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奖励和评价体制。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我以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不确定性,连最内行的专家都难以判断哪种技术最终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政府官员也一样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单一的用指定项目的行政手段来判断、确定优胜者,成功率会很低,并很可能把创新的幼苗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我们还是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市场。

三是市场竞争要求一个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市场化的环境,减少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当然我认为对于一些战略性的产业,政府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于千千万万支持产权的持有者来讲,产学研主要靠政府是做不到的,要靠市场,要靠中介机构来建立起这个桥梁和纽带。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浩浩荡荡的产学研结合的大军,而不是一些孤独的操作者。

政府职能频频越位和缺位

第二,加强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呼唤政府职能的转变。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但在管理服务方面的政府职能仍然存在很多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当前政府的越位体现在通过项目的实施干预微观的经济和创新活动。

我要说明,为了实现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政府推动极少数的重大项目是必要的。但是现在遍布各级政府、各个管理部门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必须要改革,因为项目操作的方式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众多的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难以受惠,它不是普惠性的长期性的政策;二是产业链中的个别环节和其他环节不容易形成有效的衔接;三是容易导致“权力寻租”行为。

政府的缺位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环境建设的落后,宏观战略和政策的把握不足,所以政府应当把职能定位在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和落实公共政策以及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研究、前瞻性布局和重大研究基础等方面,我相信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亟须推动传统产业自主创新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当务之急。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即使在发达的经济体,传统产业事实上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OECD 2000年的统计数据,高技术和中等高技术产业只占到整个附加值的8.4%,日本占到9.9%,欧盟占到8.3%,美国仅为7.9%。由此可见,对高技术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GDP贡献要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计。

事实上,传统产业并不绝对等同于低利润、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也有高附加值和高利润,关键取决于企业在产业链当中所处的位置。圆珠笔的案例就给了很好的注解。近来美国奥巴马政府也重点发展新兴制造业,可见传统产业并不传统,并不是悲观主义者中的夕阳产业。通过把高技术活动扩散到传统产业部门,传统产业依然可以太阳照常升起。

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呼吁经济、科技管理部门高度关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我们现在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听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有关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声音。当然这也重要,但是绝不能把传统产业孤立在主流的科技政策、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之外,这也是我多年做科技部部长下来以后反思的结果。

大力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业

大力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业,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有人习惯把第三制造业孤立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并且按照这种思路去发展第三产业。实际上,第三产业的很多部分都是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基础上逐步的发展和逐步的分离出来的,所以第三产业不仅仅服务于人,不仅仅服务于社会,而且很重要的就是要服务和支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中介机构,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农业和现代制造业,脱离了现代服务业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是传统的农业和传统的制造业。所以,中国经济的转型一定要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也只有在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业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我们这里谈的创新服务业,是指通过市场经济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它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发展创新服务业,很重要的是由政府通过项目手段对经济活动实施大量的微观干预,调整到更为市场化导向宏观管理,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选择和初衷。我们认为,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局,我们呼吁,要把创新服务业放在与高技术产业同等的位置进行战略部署,制定让创新服务业享受与高技术产业相同的优惠政策。

尽管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信心依旧。这源于我们全国人民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同时也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所具有的多方面的优势的认识,这些优势包括对于国情本土市场潜在的需求,以及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是我们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国家基础。中国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资源,是经济转型的宝贵的战略资源,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和低流通的成本优势。高智力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已经由“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形成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国家力量建设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技术的组织优势和其技术溢出的能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创新方面仍旧存在极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