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可以看出很多真情流露,同时也能看到很多负面的行为出现。每个人在生活当中不免会有点小伤小病,而生病了去医院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医生这个职业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去尊重的,他们能够将你从一个不适的状态当中拉出来,同样更有可能会给予你一次新的生命。这群身着白大褂的天使是最可爱的人。但是偏偏有一些患者家属不尊重这些人,在现实中上演过多次农夫与蛇的故事。
针对医闹现象,多地相关部门也曾出示过多种举措。但即使惩罚措施再为严厉,也依然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让许多医生心中也含有怨气,自己起到救死扶伤的作用,没想到却被一些人错误理解。任谁受到这种不平等的待遇,都不会有好心情。
因此针对这些无理取闹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将这些医闹人员关入黑名单当中,让此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也有人表示,一时的过错真的要被永远的拉入黑名单当中吗?这是不是有些许的严厉。
我赞同将这些医闹家属拉入黑名单当中,我觉得这些现象屡屡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惩罚机制还不够严格,还不够让这些人产生反思。还不足以去震慑这些人的嚣张气焰。将其拉入黑名单当中可以说是基于最高礼遇了,一旦拉入黑名单当中就意味着,这些人会在生活中存在很多的不便利,首先很多公职机构会拒绝他们的入职申请,其次他们的征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连平时的正常出行也会受阻。所以此等惩罚措施足以让这些医闹人员吃尽苦头。
医闹现象的背后是由于肇事人员的心情失控和医患沟通失调导致,医闹产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医生的确是病人病情的治疗者,但是依据不同病人的不同患病程度,康复的时间和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深切的去理解一些患者家属的心情,自己的亲人重病在床,但经过一系列治疗仍然没有任何起色。任谁心里都有一股邪气,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将心中的郁闷之气发泄到医生身上。我们完全可以去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沟通,污言秽语和暴力胁迫难道真的会起到作用吗?并不会。
所以病人家属应该积极的和医生进行沟通,然后根据医生的提议,积极的配合治疗才是正确做法。
医闹事件逐渐减缓,医患关系是否改善很多?
有网友人为,这个事情真的是改善了很多,毕竟,这个事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主要是因为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引发的,我们国家好像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了立法工作,对医闹进行了一定的管理,结果就是现在医闹的事情已经很少了,大家都能意识到遇到问题,坐下来解决,要是不能,走法律程序,没有必要在医院里大张旗鼓地闹!
也有网友认为,医闹事件少了,只是因为报道少了而已,以前没有看到,并不是不存在,只是报道的不多。这个情况还是存在的,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家属的意愿,医院没有满足,家属在跟医院交涉的时候,双方都存在情绪激动的问题,结果导致了激情犯罪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的问题。国家虽然采取了措施,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是,在一些地方,医闹事件还是存在的。
还有网友认为,这个事情的本质就是纠纷,区别是涉及到人身安全了。要是出现了问题,大家都坐下来谈,谈不拢就到法院去起诉,法院能够及时审理,那么,医闹事情就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一些人认为走法律程序时间太长,耗费精力太大,就不愿意走法律程序,这也是医闹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生活中,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到医院去,到了那里,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后,就觉得是医院的人员处理得不好,对医生有意见,跟医生理论的时候,情绪上很激动,要是医生的情绪也很激动的话,两个人就可能发生肢体冲突。这也是很多医闹出现的原因。医生也是人,也有烦躁的时候,看到患者出现问题,也不是自己所愿。毕竟,医者父母心,大家都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冷静处理,那么,我们就看不到医闹了!
解决“医闹”问题的根本——互联网医疗,使医疗资源再分配。
近些日子来,已经无数次地看到各种患者伤医事件,其导火索皆是因为病没有看好。可是,人们看到这些伤医事件,是否能深深地思考,这些“医闹”的根源真的是医患关系的问题吗?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到香港的公交汽车不排队,最开始人们归结为香港人的素质低,后来才发现,如果不挤车,根本就没法赶上上班,于是很多大学生尝试排队改变香港人的素质,排队不挤车,却发现根本无法上车。最后他们不得不变成“伪君子”,车来前排队,车来后一哄而上。车少人多,才是公交不排队的根源。
而医疗问题,同样可以照此类比,当代社会,人们的疾病过多,而真正技术精良的好医生又不够多,挂号动辄排队到凌晨,网上更是预约至三个月之后,就像上班一样,疾病这种事也是等不得的。病人看不上病,正像挤不上车,必定是要情绪激动,“闹一闹”的,所以,医闹本身,也不能完全归罪于病人。
而时下兴起的互联网医疗,恰好可以有效地解决医疗资源不合理分配的问题。像【春雨医生】病人可以在网上向大专家问诊,解决了看不到大专家的问题,而只需付少量的费用。像【来问医】,他能使医疗水平相对差一些的小地方医生,随时咨询大城市专家病例的诊断、治疗问题,这就打破了现在原有的地域医疗隔阂,使得医疗知识快速扩散分配,就好像小地方多加了一位专家,这无疑为解决病患的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种整合,是互联网医疗带给医疗行业的巨大改变,而病人为此付出的问诊费,就好像为公交系统涨价多付出的交通费一样,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所付出的,虽然较现在付出了更多,但是收获得远远比付出的多。
个人的观念是九.一开,医院或医生的责任占九成,病人或病人家属占一成。原因是病人进了医院什么都不懂做为弱势一方基本上都是言听计从、相信医生的每一句话,哪敢有顶嘴的权力?既使有少数的病人或家族素质和脾气不好的人和医生发生了争吵那也是对医生做出不满的事情太多以至于看不下去或无法容忍了才会和医生发生争吵的,正常情况下病人或病人家属在医生面前都是孙子没有人敢去和医生争论的。所以我做为普通人也进过医院不是一次两次的了,凭借自己的感受或所见所闻多数的责任肯定在院方或医生,病人或家属的责任很少。
医患纠纷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医生并不是可以置身事外的,很多缺少医德的医生有意无意给患者带来不必要意外伤亡见怪不怪,造成严重后果后有些患者本人及家属并不知情,或者知情后选择息事宁人,如果不能接受就容易产生纠纷或医闹。
第二个方面是患者,社会之大无奇不有,不管好人坏人都会生病,而平时喜欢挑剔或经常对社会他人不满的人去就诊就很容易跟医生产生纠纷,哪怕有时是不怪医生不必要的纠纷。随着社会对医生的偏见不信任,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第三种原因就是体制,整个医疗系统都存在问题,从药品流通到诊疗过程都存在问题,这些年反腐力度大较以往有所改善。药品层层加价到患者手上都成天价。医生拿红包收礼物司空见惯。有的医生几乎就是商人,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无病当有病,小病大治…这样出发点难免不会产生医患纠纷。
原本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都是受人尊重的职业,现在呢?相关监管部门该引起重视,医患矛盾剧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是问题所在。
这样的提问,你怎么回答,都是有问题的。
因为回答这样非此即彼的问题,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和他本人、亲属或朋友就医的经历有关,也和他在社会中感知一些案例有关,回答中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成见,难免会带有偏见或片面性。
近几年我国有的地方医患关系不是那么太和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国人想了很多,对这个问题也探讨了很多,基本上没有统一的观点,本人在这里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医患关系紧张,本人认为问题不出在就医本身,而是出在思想道德、诚信层面。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起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唯利是图,利益致上的思想腐蚀了社会的正常机体,社会成员之间,缺乏起码的诚信,导致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些案例中,医者,仁者心少了,考虑经济因素多了,管你是什么情况,无钱不治,钱少停治。患者,一切的不是,都是医生的错,根本不检视自己的问题,甚至提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造成了医患之间勾通不畅,矛盾尖锐。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得从思想道德层面抓起,建立社会诚信体系。
其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医患双方行为。
第三,加大对医患案件的处罚力度,调整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频繁发生,主要问题不在医生,不在患者,在于看病产生的费用。如果能把费用问题解决,我觉得医疗纠纷至少可以减少9成。
这个费用问题,我觉得可以从病人、医生两方面来谈谈。
1.病人
病人看病最期待的是什么?少花钱,疗效好。
如果钱花多了,病人和家属心里都会有压力,有压力情绪就会有变化,有时候一个小问题就有可能被放大,引起医疗纠纷。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老先生,得了胃癌,家里人没有告诉他实际病情,手术之后,总是不肯配合医生的治疗。每次护士去给他挂水,他总要挑毛病,有时甚至拒绝输液。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病人真是太不讲道理了。终于,因为输液的留置针堵了,需要重新打留置针。老先生勃然大怒,硬说是护士没把留置针打好。虽然医生护士反复解释,老先生都不听,最后甚至破口大骂。后来,家属给我们解释了原因,老先生平时就很节俭,这次住院的费用单子每天都发给他,他看了以后心疼的不行,不配合治疗就是想要不挂水,省费用,其实没别的意思。这样一说,大家都理解了,都是费用的问题。
疗效好不好,有时候是很难说的。没有一个医生敢保证一定会把病看好。尤其是外科医生,手术后的并发症无法避免。一旦出了并发症,住院时间长了,治疗费用高了。病人和家属就会有想法,医疗纠纷就产生了。如果说费用全部不用病人承担,由保险公司或政府买单,那么,即使有并发症的产生,病人和家属也会理智对待,等待病情的好转,至于是谁的责任,这个可以由权威机构去鉴定,医疗纠纷可以大大减少。
2.医生
医生除了要应对临床诊疗工作,费用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坎。现在的医疗环境下,病人欠费的话,医生可能要去催费,搞得双方都不爽,甚至演变成医疗纠纷。
每个行业都一样,医生的素质和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有时候,医疗纠纷的过错确实在医生。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病人就会拒绝支付住院费用,因为是医生的错导致住院的新增费用。那么,医院和医生就要为这笔费用买单。医生心里会没有情绪吗?正好病人也有情绪,医疗纠纷就爆发了。假使医生不需要担心费用问题,一心一意地弥补自己的过错,争取有一个好的结果,医疗纠纷产生的概率就很低了。
3.总结
如果医疗改革能把费用问题解决,真正做到少花钱、疗效好,我觉得医疗纠纷可以大大地减少。
这个问题真不是简单的是哪一方面的事,不能单说是医生原因还是患者原因。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事情都是双方面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体系的问题。
国内的医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医务劳动者,每个大夫都是超负荷工作。像遇到这次疫情,全国各地数万医生奔赴湖北武汉,不顾自身安危支援疫区。有医生感染了,也有医生倒下后治愈又继续奋战在一线。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医生倒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现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却还有伤医的事情发生。在这之前,经常发生伤医甚至杀医的情况。没床位打医护,没有单独病房打医护,嫌医护态度不好打医护,不给转病房打医护等等。
如果你在外面打别人一巴掌,你可能不但要赔钱还要拘役几天。但是打医护呢,可能就需要口头道个歉就拉到了。有些用刀伤害医护,可能也就按医患纠纷而免于刑事责任。当然,现在伤医已经入刑了。
中国医生一天门诊要看一百多人,上班期间谁都不敢喝就怕上厕所。一个医生也就几分钟的时间,碰到不理解的患者就要发生纠纷。医院多数希望息事宁人,最后医生只能反过来道歉。
当然问题也不都在患者,确实有些医生医德有问题。对待患者态度恶劣,甚至有些医生过度医疗增加患者负担。还有些时候医生没有跟患者解释明白,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现在医疗体系,优质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患者都集中在这些大医院里,下面的二级医院都,乡镇医院门可罗雀。这也就造成了上面挤不进去,下面闲着无事可做。资源紧张,自然更容易造成矛盾。
所以,频繁的医患纠纷原因是多方面的。希望未来的医疗改革,能够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医患之间也都互相理解,医患纠纷也不再出现。
我是一位从全国百佳医院出来的资深外科主任医生,在三甲、二甲、一甲医院都工作过,也担任医务管理工作多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处理过各种医疗纠纷,下面我给大家谈谈自己工作中的体会。
1、真心的交流是医患双方建立信任与防患医疗纠纷的基础。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医生为自己的亲戚或熟悉的朋友看病手术,即使有时病人恢复过程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现了并发症,但也很少听说双方发生医疗纠纷。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病人知道,为他治疗的医生肯定是真心认真帮助自己,肯定采用也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即使病情恢复不好,也肯定是疾病本身问题,而不是医生的问题。而医生也敢大胆采取最好的治疗方式给病人治疗,因为他不会担心病人会投诉他。正是双方间有足够的信任,自然就不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医患双方的信任程度是防止医疗纠纷的关键。而医生与亲友患者间的这份信任是长久形成,甚至还有血缘关系。不是医生与每位患者都具备的。
2、医生说:我做得哪么用心,对病人哪么好?为什么还被投诉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其实任何医护人员都喜欢把自己的病人治好、手术做的更完美。并且都是用心去帮助病人。可能因为知识与经验的不足,医生护士有考虑不周到或失误的地方,都不是医生护士们希望的,且一定是他们引以为耻的事。正因为如此,一旦病人投诉医务人员时,医务人员就觉得特别委屈与难过的。这类医疗投诉也是目前医院接到最多的医疗纠纷投诉,这类投诉经调查结果大多类似,就是医生护士己经想方设法帮病人治病了,因忙没与病人认真沟通,以致病人产生了误会。所以这类医疗投诉纠纷,处理起来也简单,就是叫医护人员耐心给病人解释清楚,问题就解决了。因此,医生对病人,不但要医病,还要医心。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个群众满意的好医生。
3、是什么原因让患者会对医院产生医疗纠纷呢?
由于国内医疗科普知识的严重缺乏,加之疾病与医疗的复杂性,病人根本不了解疾病与医疗的真实情况,比如疾病到底有多重、多复杂?为什么会出现并发症?为什么“好好的人”过来还治不好?。在这医院治疗这病有保障吗?医院医生能信任吗?哪位医生水平高?医院收费合理吗?医院检验检查设备好不好?等等这些信息的缺失,让病人没有了安全感。而多年来医疗体制中医院与病人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让病人有了医院会不会图利而坑自己的消费者观念。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危机。而医患双方的沟通不到位、病人病痛的折磨及生活的压力,再加上一些媒体的偏面宣传,就让这种信任危机转化成了医患矛盾,导致了医疗纠纷的爆发。
4、欧美国家是如何防患医疗纠纷出现呢?
在欧美国家,医生、病人都与保险公司签约并购买保险,病人买得是疾病险,医生买是医疗责任险,医患双方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双方都是通过保险公司获益的。保险公司为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很早就通过医疗大数据建立了一套的成熟医疗信用体系,精准、真实、客观、公正来动态评价每一位签约医生的价值,这些信息又是病人可随时查阅到的。因此病人根本不担心医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自己不好。所以,一句话,欧美国家防患医疗纠纷的关键是有一套医患双方认可的成熟医疗信用保障体系。
4、冬天要过去了,春天很快就要到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制度在逐步完善,目前我们国家的全民医保体系已经健全了,医疗单病种收费马上就要在全国铺开了,异地就医也普遍落地了,医患双方以后也不会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了。因此在这一整套媲美欧美,甚至超越欧美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下,病人再也不用担心医护人员对自己不好了,而强基层、大病不出县、医疗对口扶贫与组团式专科建设及区域国家医疗中心建设等系列国家医疗政策的实施,可以让病人再也不用走远门,放心在家乡就医了。可以说,不管医生,还是病人,国家医疗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5、春天到来之前,如何过上一个暖冬?
虽然国家全民医保政策已健全,单病种收费已经在十多个城市开始了、医疗对口扶贫政策也坚持了很多年了,然而,建立起这一整套媲美欧美,甚至超越欧美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仍还需要时间,在这国家医疗春天到来之前,我们医院应严格要求医护人员:一要病情解释清楚,二要24小时关心病人,三是按病种收费进行管理,严控药品与耗材,防止不合理收费,给病人安全放心的保障。这样一来,我想医患双方都可以在春天来临前过上一个美好的暖冬!
我的观点也是九一开,不过患者家属九。
作为医生家属,太多次媳妇儿回家抱怨说患者多么不配合,但是医生还是得好说歹说,前两天就有一个患者,肌苷700+,当天各种不配合,第二天抢救进icu,后来没几天死了。类似的情况太多了,我经常要安慰我媳妇儿。
国内被各种医生故意多开药多开检查的营销号忽悠太多了,觉得今天自己还行就觉得医生故意忽悠你。
不排除国内有医德的医生,而且很负责任的医生很多,同时哪些只为买药赚钱的医生,不要谈医德连起码的良心都被利益替代了。一个小孩皮肤过敏住院,进去就各种抽血,连续抽三天,大小便都验,说是不同的化验项目,我可以理解,小孩痛苦也忍着配合,结果呢,开了吊针不停的吊了一个星期,每天吊6~10个小时,药也吃了许多,我们都配合了。到第五天全部结果都出来了,早上医生过来查房问什么问题,说等主治医生才知道,主治医生过来了问他,居然说还不确定是什么原因!!!还说再抽一次血,我问他,生化,血常规都验过,都出结果了,什么原因都不知道为什么还抽血?他不但不回答,还东扯西扯说确诊需要。要三次血来验都没个结果还想继续抽,试问,哪个家属乐意?哪个家属不心痛?还有一个指标,氯化钠偏低0.2,连续吊了6包盐水,直到第七天又开3包,我问这数值偏低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连续吊盐水?医生来一句“为病人胃口好点”,我真的要谢谢他,小孩住院胃口就没差过,开始住院就告诉医生。
还有就是各种结果出来医生从来不主动感知原因,甚至去问也不说,就开药,猛开药。
试问这样的情况不是制造医闹的根本原因吗?
以前医疗水平低,发烧感冒根本就不是大病,镇上私人诊所,打一针,开几毛钱药,最多半天就好了,现在去医院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抽血再说,然后医生接待病人,随便看两眼,就开药,两大袋药啊,连吊针,三百多块。没出诊室之前医生说一句“先回去吃药,还没好再过来”,不愧是神医啊,人还没有走就知道还要过来,开的药吃了早上烧退了一点点,下午不光没退多少还加重了。然后赶紧再去医院看医生,又是随便看几下就再开药,就这样500多块药终于治好了发烧。医药科技发达了,病却难治了,是药的疗效却退步了还是医生良心埋没了?
我用一个实际例子,让大家分析评判。去年,因老伴经常上火,我带她到一家乡镇医院去看医生,这位看似挺稳重的医生先给开了查血的单子,化验单出来以后我问化验员,有问题吗?化验员很干脆的回答,没有问题很正常。我带着化验单到门诊医生处,这位医生看了化验单,很惊讶的问我老伴,你绝经了没有啊,怎么红血球有问题,还是做个cT检查吧!我老伴耳背没听清,我是听的清清的,差点没笑出声来,出于对医生的尊重,我没反对,就让这位医生开了检查单,我带着老伴走出门诊室,哈哈大笑,给老伴一说怎么回事,老伴说这个医生可能脑子有问题!挂号单明明白白写着我老伴的年龄一69岁!如果哪位医生看到我说的这件事情,能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吗?
医生和患者都有问题,一是个别医生没有耐心讲解患者病因和需要注意什么,一脸嫌弃冰冷感觉不到一丝暖意等等,这是首先让患者心里不爽诱因。二是个别患者生活工作压力大身体不好心情更不好,如果是家属生病自己没时间陪护看着心疼。还有其他原因造成情绪不好无处释放。建议医疗服务机构都能了解患者及家属心里对医护人员做心里课程培训,真正做到急患者和家属所急想他们所想。